電子科技大學都有什么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開設的專業有: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新能源材料與器件、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光源與照明、測控技術與儀器、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軟件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臨床醫學、生物技術、工商管理、法學、英語、數理基礎科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等共146個專業。
電子科技大學院系專業設置一覽表(專業目錄):
學院 | 專業 |
---|---|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網絡工程 物聯網工程 信息對抗技術 |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 |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電波傳播與天線 |
材料與能源學院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應用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機器人工程 工業工程 |
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 | 光源與照明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信息工程 |
自動化工程學院 | 測控技術與儀器 自動化 |
資源與環境學院 | 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遙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網絡空間安全 |
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示范性軟件學院) | 軟件工程 |
航空航天學院 | 航空航天工程 飛行器控制與信息工程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 |
數學科學學院 | 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物理學院 | 應用物理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
醫學院 | 臨床醫學 護理學 |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技術 生物醫學工程 |
經濟與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 電子商務 金融學 |
公共管理學院 | 法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行政管理 城市管理 |
外國語學院 | 英語 法語 日語 翻譯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格拉斯哥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體育部 | |
英才實驗學院(未來技術學院) | 數理基礎科學 |
電子科技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 | |
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示范性微電子學院)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
格拉斯哥海南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
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 | |
基礎與前沿研究院 | |
電子科學技術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廣東電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研究院 | |
先進毫米波技術集成攻關研究院 | |
電子信息發展戰略研究院 | |
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 | |
智能計算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絳溪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宜賓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微電子產業技術研究院 | |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衢州) | |
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 | |
成都學院 | 飛行器動力工程 空中乘務 飛機機電設備維修 數字媒體技術 網絡與新媒體 應用統計學 數字媒體技術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動畫 藝術與科技 統計與大數據分析 產品藝術設計 游戲藝術設計 影視編導 影視動畫 影視多媒體技術 休閑體育 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 英語 翻譯 信息與計算科學 審計學 投資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電子商務 財富管理 證券實務 大數據與會計 大數據與審計 電子商務 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 國際經濟與貿易 軟件工程 網絡工程 信息安全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計算機應用技術 云計算技術應用 信息安全技術應用 物聯網應用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物聯網工程 現代通信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
中山學院 | 英語 日語 翻譯 商務英語 工業設計 電子商務 動畫 視覺傳達設計 環境設計 產品設計 金融學 國際經濟與貿易 法學 新聞學 應用化學 人工智能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軟件工程 環境工程 食品質量與安全 工商管理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行政管理 物流管理 旅游管理 會展經濟與管理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通信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自動化 |
電子科技大學簡介: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
學校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已與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余所大學、科研機構、企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同一批國外知名高校簽署了學生交流及聯合培養協議。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美國威廉瑪麗學院和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學術培育基地和教學培訓基地。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加州大學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境內學習環節和境外學習環節的有機結合構建了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40%的本科學生在校期間有海外學習經歷,學生長短期留學目的地覆蓋近50個國家和地區。現有1000余名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期留學生在校學習。建立了3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若干個國際聯合科研平臺。積極實施“一流伙伴計劃”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與格拉斯哥大學、麥吉爾大學等建立了本碩博層次的多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