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是幾本
通過電子科技大學近幾年在各地錄取批次得知:電子科技大學在四川、陜西、山西、四川等省都是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所以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本大學,它還是985、211、雙一流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各省市錄取批次
省份 | 類型 | 文理科(招生批次) | 年份 | 最低分數線/位次 | 省控線 |
---|---|---|---|---|---|
內蒙古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48 / 1867 | 478 |
河南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4 / 2620 | 521 |
四川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8 / 2509 | 529 |
陜西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78 / 1310 | 488 |
山西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554 / 2954 | 516 |
新疆 | 南疆單列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601 / - | 390 |
新疆 | 國家及地方專項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578 / - | 390 |
云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43 / 1430 | 505 |
內蒙古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9 / 1338 | 471 |
河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43 / 5177 | 511 |
河南 | 沙河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46 / 4551 | 511 |
河南 | 沙河校區(較高收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5 / 10592 | 511 |
河南 | 沙河校區(異地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6 / 14396 | 511 |
河南 | 沙河校區(醫護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8 / 32528 | 511 |
新疆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9 / - | 390 |
四川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62 / 2456 | 539 |
四川 | 沙河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50 / 4759 | 539 |
四川 | 臨床醫學(沙河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41 / 7109 | 539 |
四川 | 沙河校區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3 / 9672 | 539 |
四川 | 沙河校區(海南陵水國際教育創新區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4 / 13245 | 539 |
寧夏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4 / 552 | 432 |
陜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5 / 3378 | 475 |
陜西 | 國家專項計劃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8 / 3044 | 475 |
陜西 | 沙河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5 / 3396 | 475 |
陜西 | 沙河校區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3 / 4978 | 475 |
山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640 / 1965 | 506 |
山西 | 沙河校區 | 理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639 / 2037 | 506 |
云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預科) | 2024 | 613 / 5166 | 505 |
查看更多數據: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電子科技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教育部 |
創建時間 | 1956年 | 博士點數量 | 19 |
碩士點數量 | 31 | 學校類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四川 成都市 | 辦學層次 | 世界知名大學,中國一流大學 |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
學校大力實施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戰略,以“頂天、立地、樹人”為科研工作定位,堅持“開放、聚焦、融合、奮斗”的發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進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創新格局,不斷提升集成攻關和原始創新能力。學校擁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個,共建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工業創新中心1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1個,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1個,首批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1個,其他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5個,省部級科研機構70余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和國防科技創新團隊3個。“十二五”以來,學校牽頭獲科技成果國家級獎勵20項、部省級獎勵202項。學校充分發揮學科、人才和科研優勢,積極投身“一帶一路”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建設,在珠三角、長三角、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設立研究機構,積極服務四川省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四川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與成都市共同建設高校成果轉化產業帶,攜手打造中國“西部硅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