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是幾本
通過東北大學近幾年在各地錄取批次得知:東北大學在山西、寧夏、新疆、云南等省都是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所以東北大學是一本大學,它還是985、211、雙一流大學。
東北大學各省市錄取批次
省份 | 類型 | 文理科(招生批次) | 年份 | 最低分數線/位次 | 省控線 |
---|---|---|---|---|---|
云南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6 / 1628 | 550 |
內蒙古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63 / 1191 | 478 |
河南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2 / 2855 | 521 |
四川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4 / 3014 | 529 |
山西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566 / 2007 | 516 |
新疆 | 南疆單列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493 / - | 390 |
新疆 | 國家及地方專項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489 / - | 390 |
云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1 / 5523 | 505 |
河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2 / 11767 | 511 |
河南 | 農林礦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9 / 18059 | 511 |
河南 | 較高收費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1 / 22963 | 511 |
新疆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23 / - | 390 |
四川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2 / 10024 | 539 |
四川 | 工科試驗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6 / 17064 | 539 |
寧夏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51 / 1807 | 432 |
陜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4 / 8190 | 475 |
陜西 | 國家專項計劃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67 / 17035 | 475 |
山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A1段) | 2024 | 572 / 15344 | 506 |
山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607 / 6396 | 506 |
云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預科) | 2024 | 581 / 13036 | 505 |
查看更多數據: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東北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教育部 |
創建時間 | 1923年 | 博士點數量 | 24 |
碩士點數量 | 38 | 學校類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遼寧 沈陽市 | 辦學層次 | 世界知名大學,中國一流大學 |
學校始建于1923年4月,是一所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大學。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將軍兼任校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被迫流亡辦學,先后輾轉于北平、西安、開封、四川三臺等地,在“一二·九”運動中,東大師生發揮了先鋒隊和主力軍的重要作用。1949年3月,在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定名為東北工學院,1993年3月,復名為東北大學。1997年1月,原沈陽黃金學院并入東北大學。1998年9月劃轉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國家首輪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2022年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卓越研究生教育,著力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及人才培養質量。現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萬余人。設有80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1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9個,1個專業入選教育部“強基計劃”。現有國家級教學名師4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3個、國家級虛擬教研室4個。“十三五”以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9項,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高等教育類)1項。獲批教育部首批未來技術學院、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8—2022年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榜單》中,學生獲獎總數排名全國第3、綜合排名全國第7。學生生源質量、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質量保持較高水平。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