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211、雙一流、國家重點、保研、研究生院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26個學院,127個本科專業,那么太原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排名怎么樣?學什么專業好?
1、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安全工程。
2、山西省級特色專業4個:車輛工程、金屬材料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采礦工程。
3、學科評估(第四輪):B+(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B(礦業工程)、B-(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C+(力學、光學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C(生物醫學工程)、C-(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軟件工程)。
4、雙一流建設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這些都是太原理工大學優勢特色專業,是本校排名最好的專業,也是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太原理工大學專業排名榜,歡迎參考!
太原理工大學王牌專業排名(研究型):化學工程與工藝(全國第7名)、礦物加工工程(全國第7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全國第7名)、安全工程(全國第8名)、采礦工程(全國第8名)、金屬材料工程(全國第8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全國第15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全國第25名)、機械電子工程(全國第6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全國第8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
A+ | 7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7 | 礦物加工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8 | 安全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8 | 采礦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8 | 金屬材料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5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5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6 | 機械電子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工藝美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9 | 農業水利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0 | 物聯網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0 | 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5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5 | 物流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7 | 測繪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0 | 工程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1 | 地質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1 | 資源勘查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3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4 | 建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5 | 車輛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5 | 工程力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5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0 | 環境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5 | 應用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0 | 生物醫學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1 | 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3 | 應用物理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5 | 通信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7 | 土木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8 | 體育教育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7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6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9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1 | 法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2 | 會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 | 精細化工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15 | 人工智能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9 | 紡織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2 | 冶金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5 |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4 | 數字媒體藝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0 | 繪畫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8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8 | 水利水電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8 | 城鄉規劃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79 | 制藥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0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05 | 環境設計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16 | 思想政治教育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68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1.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研究各種工業機械裝備及機電產品從設計、制造、運行控制到生產過程的企業管理的綜合技術學科。本專業任務是運用先進制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制造。該專業已成為裝備制造業、汽車工業、材料工業、機電產品等工業技術的龍頭,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各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機械工程類專業,是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與工程的交叉學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研究塑性成型及熱加工改變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和表面形狀過程中的相關工藝因素對材料的影響,解決成型工藝開發、成型設備、工藝優化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模具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模具制造中的材料、熱處理、加工方法等問題。該專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是制造業的核心專業,是先進制造業和智能制造技術(比如3D打印)的主要專業。也是我國較多工科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國家一級學科,下設信息安全、軟件工程、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專業。 主修大數據技術導論、數據采集與處理實踐(Python)、Web前/后端開發、統計與數據分析、機器學習、高級數據庫系統、數據可視化、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媒體大數據案例分析、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網絡、數據結構、軟件工程、操作系統等課程,以及大數據方向系列實驗,并完成程序設計、數據分析、機器學習、數據可視化、大數據綜合應用實踐、專業實訓和畢業設計等多種實踐環節。
4.化學工程與工藝
化學工程與工藝就是研究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共同規律,并用化學方法改變物質組成或性質來生產化學產品的一門工程學科。該專業具有兩大特色,一是工程特色顯著,對化學反應、化工單元操作、化工過程與設備、工藝過程系統模擬優化等知識貫穿結合,使學生具有設計、優化與管理能力;二是專業口徑寬、覆蓋面廣,使學生具有從事科學研究、產品開發的能力,在精細化學品、涂料及應用、高分子化工與工藝等方面有研發和應用能力。
5.安全工程
安全工程主要研究礦山、地下建筑、地上建筑的災害防治技術、安全原理、安全監測、安全系統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多用于戶外作業,進行施工前的安全評價和風險評估,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以及發生安全事故后的應急處理等。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創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1953年,學校獨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學院,直屬國家高教部;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直屬于國家煤炭工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高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120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文體為舟、承載德智、全面發展”的辦學傳統,彰顯“敢為人先、敢于競爭、勇于創新”的精神氣質,涌現出一批學術大師、行業翹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趙宗復、“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開拓者和奠基人”王曰倫、圓弧齒輪專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謝克昌、“知識分子楷模”欒茀、“草原公仆”云布龍等,深刻詮釋著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報國”的崇高追求。
學校科研實力雄厚,成就卓著,曾連續兩次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累計承擔“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各類項目1818項;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43項。學校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1個。近年來,學校努力打造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轉化、技術轉移等累計為地方和行業企業創造經濟效益逾百億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