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實行新高考時間:從2022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改革實施,實行新高考模式教學,到2025年將進行首屆新高考(3+1+2新高考模式)。
2025年四川新高考考試具體時間
四川新高考考試為三天時間,比傳統文理分科多了一天。
日期 | 上午 | 下午 |
6月7日 | 語文(9:00-11:30) | 數學(15:00-17:00) |
6月8日 | 歷史/物理(9:00-10:15) | 外語(15:00-17:00) |
6月9日 | 化學(8:30-9:45) | 思想政治(14:30-15:45) |
地理(11:00-12:15) | 生物學(17:00-18:15) |
6月27日,四川面向社會發布《四川省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作為第五批高考綜合改革省份之一,四川將從2022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5年起整體實施,,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體制機制。
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改為采用用“3+1+2”模式:“3”為語文、數學、外語(含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1”為首選科目,考生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2”為再選科目,考生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
考生的文化總成績由語文、數學、外語3門全國統一考試科目成績和3門選擇考科目成績組成,總分為750分。其中,全國統一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分值均為150分,總分450分;選擇考首選科目成績以原始分呈現、再選科目成績以等級轉換分呈現,3門科目分值均為100分,總分300分。等級轉換計分方法另行制定。
選考要求方面,普通高等學校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科目中,分招生專業(或專業類)科學合理提出考生報考專業(類)的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會公布。
錄取方式方面,普通高等學校統一考試招生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別投檔,分本科、專科兩個階段進行錄取。除提前錄取的批次外,考生志愿由“院校+專業組”組成,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
四川日報記者:我省高考綜合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是什么?
答:我省高考綜合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從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選拔各類人才和維護社會公平出發,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構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學高效和靈活多樣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服務國家和區域人才培養戰略。
基本原則:——堅持立德樹人導向。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正確的育人導向,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而多樣化的發展作為改革出發點和著力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國家選才、高校選生、考生選科”有機統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選拔高素質人才。
——堅持公平公開公正。把促進公平公正作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基本價值取向,加強政府宏觀管理,完善招生制度體系,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切實保障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工作機會公平、程序公開、結果公正。
——堅持科學選拔人才。逐步完善多元評價方式,建立健全綜合評價體系。拓寬人才選拔渠道,增加學生選擇權,擴大高校自主權。增強高等學校與學生相互選擇的多樣性和匹配度,促進高中階段學校和高等學校協同育人,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選拔機制。
——堅持系統綜合改革。加強頂層設計,正確處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與教育綜合改革的關系,統籌謀劃、協同推進。建立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推進統一高考和分類考試招生改革,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
改革目標:2022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25年整體實施,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初步構建起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體制機制。
光明日報記者: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合格考成績如何呈現和運用,合格考和選擇考的區別是什么?
答:首先,全省統一組織的合格考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
其次,合格考各科成績合格,是普通高中學生畢業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和普通高考報考資格審查的主要依據。普通高中應屆生只有通過合格考,方可參加該科目的選擇考。合格考科目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同時也是普通高中學校課程管理和教學質量監測的重要參考依據。
最后,合格考和選擇考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區別:
一是考試目的不同。合格考的目的是檢查全體高中學生是否達到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規定的基本學業要求,可以稱為“強化基礎”;選擇考的目的則是在“強化基礎”的前提下,凸顯不同高中生在學業修習上的學科特長,可以稱為“突出個性”。
二是考試科目不同。合格考覆蓋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選擇考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首先在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自主選擇1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科目中自主選擇2門,共計3門科目。
三是考試范圍不同。合格考科目內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內容要求;選擇考科目內容為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的綜合要求。
四是成績呈現不同。合格考科目成績以“合格”和“不合格”呈現。合格考成績長期有效。選擇考中,首選科目成績以原始分呈現;再選科目成績以等級轉換分呈現。選擇考成績當年有效。
五是考試時間不同。合格考考試時間安排在高中階段相應課程教學任務結束時進行,首次考試安排在高一下學期末進行,高三上學期末完成。成績不合格的應屆生在校期間可參加補考。選擇考自2025年起實施,每年組織1次,時間緊隨全國統一高考之后進行。
四川教育電視臺記者:高考實施“3+1+2”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何區別?
戴作安:“3+1+2”的模式和傳統的文理分科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目標導向不同。“3+1+2”的模式既體現了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學科專業選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是選擇科目組合不同。“3+1+2”的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高校及專業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學校的辦學條件,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面。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考生選擇,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選擇思想政治、歷史、地理1種固定組合,理科考生只能選擇物理、化學、生物1種固定組合。
三是考試內容不同。“3+1+2”的模式中,學生參加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時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試試卷完全一致。而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則是有區分的。
四川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如何強化對各地高考綜合改革基礎保障條件的督導考核,確保改革平穩落地?
答:2018年,省政府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高考綜合改革基礎保障條件的指導意見》,明確把地方政府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范圍。今年,省政府將“積極穩妥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督查室將各地高考綜合改革推進情況納入2022年度省政府目標績效管理考評體系。
近年來,在各地自查基礎上,省政府教育督導辦加大督查力度,定期不定期對各地高考綜合改革推進情況進行抽查,對發現的問題酌情及時進行通報,督促整改。今年5月,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牽頭,會同省委保密辦等6部門,組建了11個督查組對21個市(州)的高考綜合改革基礎保障條件進行了全覆蓋督查,以督促改,總體反映效果良好。
下一步,省政府教育督導辦將繼續強化對市、縣政府履行相應職責的督導。特別是對校舍資源建設、師資隊伍保障、化解大班額、招考機構建設等方面進行重點督導。并把督導檢查結果作為評價政府履職行為的重要依據,對發現的問題強化問責、限期整改,確保改革順利實施。
封面新聞記者: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方式、志愿設置有什么變化?
答:從2025年起,高等學校將按物理科目類、歷史科目類分列招生計劃、分開劃線、分別錄取。按“院校+專業組”,以平行志愿方式投檔(提前批及特殊類型除外)。投檔錄取只分層次、不分批次,同一層次按照考生總成績分時分段進行。按照《實施方案》,高等學校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階段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
在志愿設置上:高考綜合改革后,普通高考招生錄取志愿設置將主要采用“院校+專業組(專業)”的組合方式,適當增加志愿填報數量,滿足考生志愿填報需求。考生志愿填報不分批次,按照考生總成績分時分段進行。具體志愿數量及部分特殊類型招生志愿設置等將另行公布。
相關推薦:
福建省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歷史+物理人數)
河南省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文科+理科人數)
四川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文科+理科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