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熱議的話題是“八省聯考”一詞。
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開展了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2021年為8省正式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年。今年1月23-25日,8省的考生參加了高考前的模擬聯考,這次聯考被考生們稱為“八省聯考”。
然而這看似普通的模擬考試程序,卻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達數億。會議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展開。
熱點一是考試難度大,開考后,就有網友在網上吐槽語文、數學內容難度大,有的網友這樣說“最后一道題求的是北京大興機場的速度曲線,連題目都看不懂”。也有人發來這樣的短信“出卷人能有什麼壞心眼,難道不想讓我考大學嗎”“立體幾何是北大數學系的作業,雙曲線是清華的自招題”,甚至有人直呼:簡直像煉獄一般難。
另一個熱點是泄題,剛剛開考的時候就有網友反映,“八省聯考”語文作文題疑似出現泄題,并擔心這次泄題會對今年高考的出題難度造成影響。
不久,參加“八省聯考”的有關省市教育部門對此做出了解釋:高考試卷有嚴格的保密要求,但這次八省適應性考試是一次適應性模擬考試,對學生升學沒有實質性的影響,試卷本身并不涉密,也沒有“標密”,加之疫情的影響,個別省市采用了網上考試的方式,造成所謂“泄題”現象。專家們還明確指出,適應性考試與高考命題本身并無直接關系,也不存在“八省聯考”對高考命題難度的影響。
有各種各樣的東西
大學入學考試涉及千家萬戶,與之相關的話題,更是牽動了無數家庭的神經。在所有討論背后似乎都有一個擔憂:會不會影響高考成績?
那麼,這次的「八省聯考」和高考究竟有多少關聯?
事實上,稱這次模擬考試為聯考并不妥當,用“同考”(同時、同內容)更妥當,8個省在同時進行考試,8個省之間并沒有太多的“同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專家指出,這8個省的考生不能同時被錄取,各省考生的分數也不能相提并論。而從政策上看,考生、考生家長也可以放下顧慮,我國高考實行按計劃分省錄取,各省考生的分數不能簡單的橫向對比。就本次8個試點省份的高考方案而言,高考總成績由統考科目成績和選考科目成績兩部分組成,即只有語文、數學、外語3科為全國統考科目,其他科目的成績不具有橫向可比性。
"八省聯考"是一種適應性的模擬考試,它強調了練習和測驗。正如湖南省教育廳官方微信所言:此次高考嚴格參考了高考標準,從命題、制卷、組考、閱卷到錄取,既讓考生了解了新高考的考試方式和程序,又熟悉了新高考的試卷結構、試題風格、題型難度等,更是對全省各考點的準備和組織工作進行了一次全面的演練。
這是一個練兵,重新熟悉了新高考的道路。而各省也反復強調:成績不會與高考掛鉤。
所以為什么要以這種方式來模擬呢?
儲朝暉表示,通過這樣的方式組織模擬考試,既減少了各省單獨考試的工作量,又避免了各省自選題目自考而造成的相互攀比。
事實上,今年還沒有出現一種適應性模擬考試的方式。到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新高考全面實施,四省市也分別組織了高考適應性測試。
所以,對于這次模擬考試,應該多注意些什么?的確是新高考的“全新”!許多專家如此認為。
通過梳理,記者發現,8個省都將采用3+1+2模式,即:“3”為全國統考科目,即: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全部必考;“1”為優選科目,考生需在高中學業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需在化學、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科中選擇兩科。
另外,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大學將按照物理、歷史兩類科目的計劃安排,分開劃線,單獨投檔錄取。
在對中青網記者的采訪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的相關專家曾指出,這一做法有別于原來的文理分科,過去文理分科時選擇的兩個科目組合,現在有12個,這既有利于鞏固學生基礎學科,又能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志向和特長。
所以,考生可借此機會充分體驗新高考形式,了解選考科目等級賦分方式,以及志愿填報方式,再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結合自己的興趣,做出升學計劃,找出自己努力的方向。
"高考改革實際上包含了三個層面的改革,即考試、招生和考試管理的改革。儲朝暉表示,目前我國高考改革的步伐謹慎而穩健,目前高考改革重點發力于考試改革,如果改革措施全部到位,“就能解決‘一考就是一輩子’的問題,到那時考生和家長的壓力和焦慮都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