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校科創活力TOP50排行榜前十名:清華大學(第1名,獲獎人數48)、北京大學(第2名,獲獎人數4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3名,獲獎人數21)、浙江大學(第4名)、復旦大學(第5名)、上海交通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8名)、東南大學(第9名)、廈門大學(第10名)。
科研創新,是一所高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體現,對一所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達摩青橙獎、科學探索獎,作為我國專注于青年科技人才的獎項,不僅知名度較高,而且獎勵資金豐厚。對于高校而言,獲得的達摩青橙獎、科學探索獎數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
那么,對于我國高校而言,哪些高校獲得的達摩青橙獎、科學探索獎數量較多呢?哪些高校的科研活力排名相對較高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我國高校科創活力排名,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學是否上榜?
排名 | 學校名稱 | 學校層次 | 達摩院青橙獎 | 科學探索獎 | 總計 |
1 | 清華大學 | 雙一流 | 14 | 34 | 48 |
2 | 北京大學 | 雙一流 | 8 | 34 | 42 |
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雙一流 | 6 | 15 | 21 |
4 | 浙江大學 | 雙一流 | 6 | 6 | 12 |
5 | 復旦大學 | 雙一流 | 2 | 10 | 12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雙一流 | 4 | 6 | 10 |
7 | 南京大學 | 雙一流 | 2 | 6 | 8 |
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雙一流 | 2 | 4 | 6 |
9 | 東南大學 | 雙一流 | 6 | 6 | |
10 | 廈門大學 | 雙一流 | 6 | 6 | |
11 | 電子科技大學 | 雙一流 | 2 | 3 | 5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雙一流 | 1 | 4 | 5 |
13 | 西湖大學 | \ | 3 | 1 | 4 |
14 | 南方科技大學 | 雙一流 | 4 | 4 | |
15 | 香港大學 | \ | 4 | 4 | |
16 | 西安交通大學 | 雙一流 | 2 | 1 | 3 |
17 | 湖南大學 | 雙一流 | 1 | 2 | 3 |
18 | 中山大學 | 雙一流 | 1 | 2 | 3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雙一流 | 3 | 3 | |
20 | 香港中文大學 | \ | 3 | 3 | |
21 | 北京郵電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2 |
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2 |
23 | 山東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2 |
24 | 大連理工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25 | 華東理工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26 | 南開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27 | 蘇州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28 | 天津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29 | 武漢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30 | 西北工業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31 | 西南交通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32 | 香港科技大學 | 1 | 2 | 2 | |
33 | 中南大學 | 雙一流 | 2 | 2 | |
34 | 廣州醫科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35 | 上海科技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36 | 中國農業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37 | 安徽工業大學 | \ | 1 | 1 | |
38 | 澳門大學 | \ | 1 | 1 | |
39 | 北京協和醫學院 | 雙一流 | 1 | 1 | |
40 | 成都理工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1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2 | 海軍工程大學 | \ | 1 | 1 | |
43 | 華東師范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4 | 山西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5 | 四川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6 | 四川農業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7 | 太原理工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8 | 天津醫科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49 | 同濟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50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51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 1 | 1 | |
52 | 香港城市大學 | \ | 1 | 1 | |
53 | 中國海洋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
54 | 中國礦業大學 | 雙一流 | 1 | 1 |
自2018年獎項設立以來,共有54所高校的學者獲達摩院青橙獎或科學探索獎,他們代表了中國科學最有希望的年輕力量。
從獲獎總人數來看,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遙遙領先,各有40人以上;其次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有21人,位列全國第三。
此外,獲獎人數位列全國前10的高校還有浙江大學(12人)、復旦大學(12人)、上海交通大學(10人)、南京大學(8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6人)、東南大學(6人)和廈門大學(6人),這些高校均展現出不俗的科創活力。
南方科技大學,是一所“年輕”的高校,其成立于2012年,2018年學校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目前,學校開設有本科專業37個,擁有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擁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5個。
作為一所辦學起點較高的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擁有院士師資60人,其數學學科為世界一流建設學科,其免疫學、地球科學、計算機科學、化學、臨床醫學、物理學等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學科,以上學科都為南方科技大學的優勢學科。
在這份榜單中,南方科技大學以擁有4項科學探索獎,共計4項獎項,居我國高校第14位,是科創活力表現較亮眼的一所大學。
此外,上榜的非211工程大學還有廣州醫科大學、安徽工業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都獲得過達摩青橙獎、科學探索獎,是科創活力相對較好的一批大學,是考生報考性價比較高的大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