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發(fā)展速度排名榜前十名:第一名是清華大學(總體增量518.1);第二名是北京大學(增量430.6);第三名是浙江大學(增量423.5);第四名是上海交通大學(增量378.3);第五名是復旦大學(增量333.9);第六名是北京理工大學(增量271.1);第七名是南京大學(增量251.7);第八名是南方科技大學(增量236.3);第九名是東南大學(增量231.2);第十名是西安交通大學(增量227.5)。
我國有數(shù)量眾多的各類高校3000余所,每一所高校都因其地理區(qū)位、辦學層次等原因,綜合實力有所差異,發(fā)展速度有所差異。有的高校發(fā)展速度加快,一躍成為高考中考生和家長報考的熱門。而有的高校發(fā)展遲緩,人才流失,生源減少。
那么,對于我國高校而言,哪些高校的發(fā)展速度相對較快呢?哪些高校更值得考生和家長在2025年選擇報考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軟科關于中國高校發(fā)展速度排名,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學有沒有上榜?
學校名稱 | 2017-2022 總體增量排名 | 2017-2022 總體增量 | 2017-2022 總體增速排名 | 2017-2022 總體增速 | 大學排名 |
---|---|---|---|---|---|
清華大學 | 1 | 518.1 | 31 | 29.1% | 1 |
北京大學 | 2 | 430.6 | 25 | 31.2% | 2 |
浙江大學 | 3 | 423.5 | 6 | 48.8%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4 | 378.3 | 59 | 20.9% | 4 |
復旦大學 | 5 | 333.9 | 33 | 28.6%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271.1 | 11 | 39.3% | 16 |
南京大學 | 7 | 251.7 | 65 | 19.7% | 6 |
南方科技大學 | 8 | 236.3 | 1 | 167.5% | 33 |
東南大學 | 9 | 231.2 | 18 | 33.2% | 15 |
西安交通大學 | 10 | 227.5 | 65 | 19.7%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11 | 224.7 | 90 | 12.5% | 8 |
武漢大學 | 12 | 222.8 | 85 | 13.3% | 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3 | 216.6 | 17 | 34.1% | 14 |
四川大學 | 14 | 207.5 | 41 | 26.8% | 12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5 | 206.7 | 77 | 17.1% | 7 |
山東大學 | 16 | 201.5 | 50 | 24.4% | 22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17 | 200.9 | 45 | 25.4% | 13 |
中南大學 | 18 | 198.7 | 21 | 31.9% | 23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19 | 197.7 | 3 | 62.2% | 25 |
同濟大學 | 20 | 193.9 | 74 | 17.8% | 17 |
中國人民大學 | 21 | 186.0 | 18 | ||
湖南大學 | 22 | 180.2 | 54 | 23.0% | 29 |
天津大學 | 23 | 175.4 | 21 | ||
中山大學 | 24 | 175.0 | 71 | 18.2% | 11 |
廈門大學 | 25 | 172.3 | 53 | 23.2% | 24 |
南開大學 | 26 | 169.1 | 68 | 19.4% | 20 |
電子科技大學 | 27 | 167.4 | 70 | 18.9% | 28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28 | 166.7 | 42 | 26.3% | 30 |
華南理工大學 | 29 | 158.5 | 72 | 18.1% | 26 |
重慶大學 | 30 | 157.3 | 54 | 23.0% | 34 |
華東師范大學 | 31 | 149.7 | 83 | 14.7% | 3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32 | 144.4 | 20 | 32.1% | 37 |
北京師范大學 | 33 | 142.4 | 43 | 25.7% | 19 |
東北大學 | 34 | 137.0 | 56 | 21.6% | 38 |
大連理工大學 | 35 | 136.1 | 12 | 38.1% | 32 |
北京科技大學 | 36 | 131.9 | 61 | 20.0% | 35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37 | 131.7 | 65 | 19.7% | 39 |
蘭州大學 | 38 | 127.3 | 43 | 25.7% | 40 |
南京理工大學 | 39 | 124.5 | 58 | 21.4% | 36 |
吉林大學 | 40 | 114.4 | 88 | 13.0% | 27 |
江南大學 | 41 | 113.6 | 22 | 31.4% | 60 |
云南大學 | 42 | 112.7 | 15 | 36.3% | 80 |
深圳大學 | 43 | 111.6 | 35 | 28.2% | 68 |
蘇州大學 | 44 | 111.4 | 47 | 24.7% | 40 |
鄭州大學 | 45 | 108.8 | 40 | 26.9% | 46 |
上海科技大學 | 46 | 105.8 | 2 | 82.1% | 45 |
寧波大學 | 47 | 104.4 | 56 | 21.6% | 84 |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 48 | 102.6 | 69 | 19.0% | 51 |
海南大學 | 49 | 101.8 | 5 | 51.9% | 11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50 | 99.3 | 26 | 31.1% | 66 |
中國海洋大學 | 51 | 93.5 | 37 | 28.0% | 62 |
貴州大學 | 52 | 93.3 | 48 | 24.5% | 109 |
廣州大學 | 53 | 92.8 | 7 | 46.0% | 97 |
南京郵電大學 | 54 | 92.0 | 28 | 29.8% | 86 |
武漢理工大學 | 55 | 91.6 | 82 | 15.2% | 54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6 | 91.5 | 49 | ||
西南大學 | 57 | 90.3 | 48 | 24.5% | 72 |
南昌大學 | 58 | 89.9 | 69 |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 59 | 89.6 | 19 | 32.2% | 74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60 | 88.5 | 29 | 29.7% | 56 |
上海大學 | 61 | 88.3 | 73 | 17.9%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62 | 87.5 | 80 | 15.5% | 44 |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 63 | 85.9 | 35 | 28.2% | 42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64 | 84.9 | 34 | 28.5% | 52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65 | 83.3 | 70 | ||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 | 66 | 83.0 | 22 | 31.4% | 59 |
東華大學 | 67 | 82.8 | 93 | 11.9% | 77 |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 | 68 | 82.1 | 85 | 13.3% | 93 |
西北大學 | 69 | 82.0 | 61 | 20.0% | 65 |
北京交通大學 | 70 | 81.9 | 95 | 11.7% | 43 |
東北師范大學 | 71 | 81.8 | 97 | 11.6% | 53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72 | 79.7 | 51 | 24.1% | 63 |
江蘇大學 | 73 | 78.7 | 78 |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74 | 77.6 | 39 | 27.3% | 101 |
西南交通大學 | 75 | 77.5 | 78 | 17.0% | 55 |
南京工業(yè)大學 | 76 | 76.2 | 38 | 27.6% | 85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77 | 74.1 | 16 | 35.9% | 91 |
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 | 78 | 73.4 | 89 | 12.7% | 71 |
浙江師范大學 | 79 | 73.3 | 94 | 11.8% | 100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80 | 73.1 | 83 | ||
安徽大學 | 81 | 72.8 | 90 | 12.5% | 104 |
山東科技大學 | 82 | 72.4 | 14 | 37.0% | 126 |
揚州大學 | 83 | 71.9 | 46 | 25.0% | 81 |
廣西大學 | 84 | 70.5 | 13 | 37.7% | 96 |
北京郵電大學 | 85 | 69.6 | 64 | 19.8% | 57 |
河海大學 | 86 | 68.6 | 75 | 17.2% | 61 |
上海理工大學 | 87 | 67.8 | 9 | 42.3% | 102 |
山東師范大學 | 88 | 66.3 | 92 | 12.3% | 105 |
江西師范大學 | 89 | 65.7 | 99 | 11.1% | 119 |
華北電力大學 | 90 | 64.3 | 75 | ||
齊魯工業(yè)大學 | 91 | 63.0 | 159 | ||
青島大學 | 92 | 62.5 | 22 | 31.4% | 107 |
福建師范大學 | 93 | 61.8 | 52 | 23.3% | 95 |
浙江理工大學 | 94 | 61.3 | 114 | ||
暨南大學 | 95 | 61.0 | 50 | ||
南京師范大學 | 96 | 58.8 | 58 | ||
山西大學 | 97 | 58.5 | 75 | 17.2% | 103 |
華中師范大學 | 98 | 58.3 | 47 | ||
華南師范大學 | 99 | 58.0 | 27 | 31.0% | 79 |
湖北工業(yè)大學 | 100 | 57.4 | 142 |
在這份榜單中,共計100所大學進入榜單,上榜高校既包括實力較好大學的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也包括非211工程大學的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
大學的底蘊不可忽視。一般來說,老牌強校只要維持正常投入,按照自然曲線發(fā)展,在發(fā)展增量的數(shù)據(jù)上絕對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
例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別以發(fā)展增量的首位和第二牢牢占據(jù)著TOP2的位置,盡管二者相對的增速上均在二十名開外,但考慮到兩所學校已經(jīng)是頂尖的大學,發(fā)展速度還能在這個水平,已經(jīng)是大量院校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
浙江大學作為浙江的巨無霸學校,以持續(xù)多年巨大的投入和超前的體量優(yōu)勢,穩(wěn)穩(wěn)拿下了發(fā)展增量第三的寶座,在多所競爭全國第三大名校的同行中有著一定的優(yōu)勢地位。
上海的雙子星——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則緊隨其后,位列發(fā)展增速第四和第五的位置,是我國第二梯隊強勢高校的存在。
北京理工大學則“擊敗”華五高校之一的南京大學,位列發(fā)展增量的第六名,可謂是一匹來自北京的“黑馬”。
另一匹“黑馬”則是來自南方的新晉“雙一流”高校南方科技大學,位列第八,對發(fā)展增速第七名的南京大學緊追不舍。和北京理工大學一南一北,將南大置于“南北夾擊”之中。
南方科技大學并沒有名校的光環(huán),但在發(fā)展速度上,南方科技大學卻居我國高校前列,每年都吸引大量的高考高分考生選擇報考。
南方科技大學,成立于1012年,是一所較“年輕”的大學,建校僅6年學校就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學校開設有本科專業(yè)37個,擁有1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兩院院士師資60人,其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物醫(yī)學工程、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等專業(yè)為學校的優(yōu)勢專業(yè)。
相關推薦:
2025中國大學發(fā)展速度排名榜最新(清華北大增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