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是一所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大學,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27個學院,103個本科專業,那么安徽大學王牌專業有哪些,排名怎么樣?學什么專業好?
1、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生物科學、新聞學、考古學、法學、英語、電子信息工程。
2、安徽省級特色專業5個: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物流管理、環境科學、檔案學、電子商務。
3、學科評估(第四輪):B(應用經濟學、法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生態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C+(哲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控制科學與工程)、C(理論經濟學、中國史、生物學、材料科學與工程)、C-(考古學、物理學、光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4、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
這些都是安徽大學優勢特色專業,是本校排名最好的專業,也是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安徽大學專業排名榜,歡迎參考!
安徽大學王牌專業排名(研究型):新聞學(全國第9名)、漢語言文學(全國第10名)、材料物理(全國第4名)、考古學(全國第8名)、政治學與行政學(全國第12名)、生物科學(全國第16名)、通信工程(全國第17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全國第27名)、法學(全國第35名)、思想政治教育(全國第51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
A+ | 9 | 新聞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0 | 漢語言文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4 | 材料物理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8 | 考古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2 | 政治學與行政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6 | 生物科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7 | 通信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7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35 | 法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51 | 思想政治教育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4 | 知識產權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7 | 編輯出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9 | 環境設計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0 | 物聯網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1 | 廣播電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2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5 | 物流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6 | 繪畫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6 | 信息安全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7 | 環境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7 | 電子商務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8 | 漢語國際教育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9 | 社會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0 | 哲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0 | 統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1 | 財政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1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2 | 旅游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2 | 應用物理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2 | 生態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5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7 | 經濟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1 | 測繪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歷史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人力資源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6 | 工商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8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9 | 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9 | 金融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0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1 | 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3 | 會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4 | 軟件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7 | 生物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1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4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6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7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9 | 市場營銷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6 | 行政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73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6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 | 戲劇影視導演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4 | 圖書館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5 | 網絡與新媒體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7 | 檔案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3 | 表演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5 | 網絡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5 | 法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6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6 | 德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5 | 俄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61 | 地理信息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62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63 | 社會工作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77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96 | 日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05 | 物理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16 | 視覺傳達設計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1.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一般大學都設在生命科學院內,與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兄弟專業。其專業涉及面相當廣,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神經學,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等。生物科學(和生物學不同),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行為和生物起源、進化與遺傳發育等,經歷實驗生物科學、分子生物學和系統生物科學等發展時期。
2.新聞學
新聞學是研究新聞事業和新聞工作規律的科學。新聞學是以人類社會客觀存在的新聞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研究的重點是新聞事業和人類社會的關系,探索新聞事業的產生、發展的特殊規律和新聞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門科學。它研究的內容是新聞理論、新聞史和新聞業務。
3.考古學
考古學,即考究古代的學科,屬于人文科學,在中國是歷史學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國家則多從屬于人類學。考古學旨在根據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
4.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與法相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于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是世界各國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大類,也是中國大學的十大學科體系之一,包括法學、政治學、公安學、社會學四個主要組成部分。
5.英語
英語是國際指定的官方語言(作為母語),也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第一語言,也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于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安徽大學(Anhui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江淮首郡、吳楚要沖”美譽的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學校是國家“雙一流”和“211工程”建設首批入列高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安徽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
學校堅持走科研強校之路,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特色顯著,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1大門類,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5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數學、環境/生態學、物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等8個學科進入ESI排名全球前1%(4個學科進入前3‰);堅持“人才強校”戰略,現有教職工336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2437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1142人;實質雙聘院士4名;全職引育“國家杰青”“萬人領軍”等國家級領軍人才73人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安徽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地方領軍人才523人次。已形成了以兩院“院士”、國家“杰青”“優青”等為引領,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業務精良、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師資隊伍;聚焦集成電路先進材料與技術主攻方向,建設了“強光磁集成實驗設施”“信息材料與智能感知”實驗室、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集成電路先進材料與技術產教研融合研究院等世界一流研究平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7個高端創新平臺以及安徽省實驗室等38個省級科研平臺,產出了金屬團簇材料、新型量子功能材料、磁斯格明子(skyrmion)存儲材料等一批原創性成果,在高靈敏傳感裝備、毫米波芯片、水性聚氨酯等“卡脖子”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新光波導材料”研究成果刊載在Science期刊;學校2023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9項,資助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持續位居省屬高校本級首位;“雙一流”建設以來,共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獎勵94項。學校自然指數排名位居全國第46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指數在一流學科年度發展指數評價中位居全國第2;北京外國語大學發布中國大學全球影響指數,我校位列第54位;軟科“雙一流”高校教學實力排名,我校位列第69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