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應學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嘉應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因為醫學院離校本部遠,所以很多管理是比較獨立的,而且學院的環境小,也較差,教育平臺也比較局限,像個小高中。但是師資隊伍還是比較好的,老師們是挺負責任的。就是護理本科方面的要求又比較多了。
口碑2:
嘉應學院在2A學校類來說在教學質量方面是不錯的,每年招生會不熱門但不是因為教學質量的問題,而是因為學校比較偏遠,現在的交通還算便利,選擇高鐵、火車、飛機、高速都能到達學校。大部分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在大城市讀書,所以導致嘉應學院招生有補錄現象。學習氛圍還算不錯,老師也會認真備課,為學生負責。學校內有三個食堂,附近也有很多好吃的小吃。宿舍方面整體不錯,有四人、六人、八人和十人間,學校分配,其中有的宿舍為上床下桌,東區宿舍有好幾棟比較簡陋。
口碑3:
嘉應學院整體環境還是不錯的,空氣蠻好,山清水秀,但是學校學風學術氛圍非常不好,完全沒有一點氛圍,第一天走進校園就像參觀一個大公園一樣的,一點莊嚴肅穆的百年學府的感覺都沒有,教學樓大多都是上世紀的風格,跟大學城的大氣恢宏的建筑根本比不了,因為是百年老校,宿舍樓之間落差巨大,好的很好,差的很差。學術氛圍是最嚴重的問題,真的沒點學校的感覺。
口碑4:
又愛又恨,畢業后真的很懷念學校。
口碑5:
學校的師資力量屬于一般,中等級,沒有知名校友知名導師,也不設研究生院。但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融洽,老師們作風淳樸。校園綠化壞境還不錯,但是樓宇環境略糟糕,畢竟有100年的校齡。宿舍里面有配套空調但是沒有花灑。
口碑6:
很優秀的一間學校,老師上課的很好。
口碑7:
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總體不好,但化學院好。有11名教授。學習氛圍相當好。食堂飯菜挺不錯的,便宜好吃,最好吃是東區。學費6000+,宿舍環境很差,但剛好我是祝新宿舍,所以還不錯
口碑8:
嘉應學院其實還不錯,不過相比珠三角的學校就顯得沒那么多人重視,所以歷年來本科都比其他學校冷門。畢竟學生們都想發達的地區跑。但可以肯定的是,嘉應學院不差!,發達地區只是占有地理優勢,嘉大的環境和人文氣息絕對不會比珠三角的學校差。
口碑9:
學校在梅州,第一個就是人文環境特別好,但畢竟在梅州,也限制某些因素。個人覺得學校還是蠻好的,在這里過了四年,覺得生活的節奏是跟著梅州的慢生活體系一起同步,組織方面的話,有些時候要為場地資源而競爭,可能是學校走多了就覺得不大了,總體還是很好的。
口碑10:
優點:學校里環境還可以,綠化好;?學習氣氛也很好(雖然學校不怎么出名,但圖書館每天都很多人自習);消費水平低;?民風淳樸缺點:學校的師資不怎么好(肯定沒重本或者廣州這些好)但是修行還是靠大家的;地理位置偏,機會少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嘉應學院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嘉應學院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嘉應學院全國排名第409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566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540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617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嘉應學院 | 校友會 | 409 | 廣東 梅州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嘉應學院 | 軟科 | 566 | 廣東 梅州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嘉應學院 | 武書連 | 540 | 廣東 梅州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嘉應學院 | 錄取難易度 | 617 | 廣東 梅州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嘉應學院簡介:
嘉應學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師范教育歷史的廣東省屬全日制公辦本科高校,位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葉劍英元帥故鄉、著名革命老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廣東省梅州市,是廣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廣東省創建國家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建設高校,建有廣東省博士工作站、廣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立德樹人,薪火相傳。學校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有“粵北鄉村學前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粵臺客家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廣東客家地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協同育人中心”“南方足球創新人才培養培訓協同育人中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等5個省級協同育人中心。有校外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400多個。實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培養了大批優秀基礎教育師資;培養了國家級足球專業特色人才1500多人,其中,教練員(指導員)400多人,入選國家足球隊7人,國家級足球裁判7人,國家一級、二級足球裁判員1000多人,獲廣東省足球競賽冠軍4項。與中山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體育學院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110多人。近年來,學生獲省級以上各類獎項1800多項,其中國家級550多項;選派學生參加援疆援藏支教活動100余人;考取碩士研究生人數近2100人,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
——傳揚文化,使命擔當。學校賡續文化根脈,弘揚蘇區精神、傳承客家文化,培育時代新人。依托“蘇區精神(廣東)研究中心”“廣東省原中央蘇區研究中心”,構建起課堂教學、校園文化、主題社會實踐和網絡教學“四位一體”的紅色文化育人體系,打造蘇區文化浸潤式校園文化。成立了客家研究院(含客商研究院),設立了“客家文化研究基地”,獲批首個“全國性客家學研究團體——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客家學專業委員會”、廣東省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客家音樂文化)傳承基地、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嶺東文獻與文化研究中心,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文化育人實效。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