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在今年被評為“雙一流”重點高校,多年來各項排名一直進步,實驗設備、師資力量也一直在不斷進步,實驗室給學生提供了很多機會,在做好大氣單打冠軍的同時積極提升軟件、通信學科建設,未來將會吸引更多優秀學子
口碑2:
時間久?知名度不高?。。。。。。。。。。。。。。。。。。。。。。。。。。。。。。。。。。。。。。。。。。。。。。。。。。。。。。。。
口碑3:
學校總體不錯,但是氣象之外的專業不是特別好,改名之前是南京氣象學院,很多人提起南信不知道但是一聽說是老的氣象學院就會說這學校不錯軟件方面有一定的實力
口碑4:
學校不錯,主要是要選對專業,不然很難找工作。本校的熱門專業是大氣科學,真的很好找工作,本科生都能進省局,還是有編制的工作人員。
口碑5:
大氣是王牌?非常不錯?最近被評為雙一流大學?原名為中國氣象學院?改名后名氣沒有原來大?但實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學校環境師資力量也都挺好?總之很自由
口碑6:
環境好,老師教的很細,住宿環境也蠻好的,唯一缺點就是離市中心比較遠,但是出門就是地鐵站,交通還是特別方便的
口碑7: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水平很棒,不錯的老師有很多;學習氛圍很好,食堂最近裝修過,更上一層樓了,都還不錯。學校生活豐富,學習環境也蠻好。學校氣象類專業,電子與信息工程相關的專業都蠻好。
口碑8:
挺好的,本三師資跟本一本二是一樣的,校園環境不錯,就是南門拆了,沒有好玩的了,考試不難,好好復習一定能通過。宿舍要看緣份了,有四人間帶獨衛,也有不帶的,有上下鋪的也有上床下鋪,當然,收費標準也不一樣
口碑9:
學校本專業的老師很好,有責任心,對學生態度很親切,專業知識也夠硬
口碑1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原名是南京氣象學院,我們學校的氣象學是最好,在全國排名都是比較靠前的,所以我們學校理科學科比較好,文科學科相對比較而言沒有什么優勢,但是近幾年隨著科研項目的展開,文科學科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全國排名第127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103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71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95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校友會 | 127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知名大學,區域一流大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軟科 | 103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知名大學,區域一流大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武書連 | 71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知名大學,區域一流大學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錄取難易度 | 95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知名大學,區域一流大學 |
詳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排名全國第幾名(2022-2025最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簡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學校因服務新中國國家戰略和國民經濟建設需求而生,1960年設立南京大學氣象學院(學校前身),隸屬原中央(軍委)氣象局,1963年獨立建校為南京氣象學院,1978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2000年劃轉江蘇省人民政府主管,2004年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7年以來,學校先后實現了江蘇省人民政府、中國氣象局、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多方共建。現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
學校辦學特色鮮明,大氣科學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在教育部最新學科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氣象學為國家重點學科,地球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化學、農業科學、材料科學、社會科學總論、數學等9個學科躋身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和計算機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擁有大氣科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科學技術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擁有大氣科學、數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80個本科專業(不含專業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經、法、農、藝、教9個學科領域。
學校擁有一支高水平師資隊伍,專任教師2300余人,兼職教師800余人,專任教師中包括中科院院士2人、海外院士16人、IAA院士2人,國家級人才117人、省部級人才500余人。現擁有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江蘇雙創團隊等省部級及以上教學科研團隊54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