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學校已升本成功。學習氛圍非常濃厚、環境也非常好。
口碑2:
學習氣氛好,師資力量強大,環境優美,……………………………………………………………………………………………………
口碑3:
還挺好,就是坡多,個個專業也開始步入2A專業,挺有發展前景,在校個個專業需要認真學習,女生學工科不好就業,反正我是沒找到工作,校園畢業季給的那些工作,基本沒有聯系我的
口碑4:
普通地方本科院校,學校一般。因為是公辦所以學費沒有民辦貴。剛轉本不久,本科學生才幾批。一般該有的基本都會有。學校有兩個操場,其中一個是土的,一個是塑膠的。不找對象不亂花一個月1000差不多,找到話就需要多點。學校始建于1984年,建校初名山西礦業學院陽泉煤炭專科班;1986年成立陽泉煤炭專科學校;2001年掛牌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2014年在太原理工大學陽泉學院的基礎上成立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升格為本科高校。截至2018年12月,學校占地面積73.6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5.22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8814萬元;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77萬冊,電子圖書32萬種;設有13個系(部)、28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562人,全日制在校生12382人,其中本科生10456人、專科生1926人。
口碑5:
學校原是煤專,自從煤炭不景氣后開始進行調整,現以工科為主,包含土木,機電,管理,經貿等專業。
口碑6:
學校太過專業化,缺少多元性,對學生的非專業培養不是很到位,社會實踐過少,學校的文化不是很突出,教學設施落后,師資力量不足,生源比較一般,對學生的管理有些矯枉過正
口碑7:
本學校專業性強,特色突出,典型的工科學校,在某些專業領域,屬于省內領先地位,但是位置不好,地處五線城市,城市經濟水平以及地域嚴格限制了學校的發展。
口碑8:
學校是公立學校,學費相對便宜,而且現在正處于向上的發展期,新建了一個大型圖書館,上課一般是兩棟樓,實驗樓有三棟,有兩個運動館,還有學校里面食堂比較多。
口碑9:
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都可以滿足基本的本科學習需求,學校的學習氛圍很濃厚,基本上圖書館常年都是滿的,學校的食堂還行吧,不算差也不算多好,關鍵是多,學校里邊有五個食堂。
口碑10:
環境一般,師資力量強,就業容易。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全國排名第468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562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747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919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 校友會 | 468 | 山西 陽泉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 軟科 | 562 | 山西 陽泉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 武書連 | 747 | 山西 陽泉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 | 錄取難易度 | 919 | 山西 陽泉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詳見: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全國排名(2022-2025最新排名)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簡介: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243人。校園占地面積78.42萬平方米(1176.26畝),建筑面積32.55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20.62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109.30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727.86萬元。設有礦業工程系、地球科學與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與控制工程系、大數據與智能工程系、土木工程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經濟與管理系、藝術與設計科學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體育教學與競訓部、繼續教育部、工程訓練中心、人文與素質教育中心等16個教學業務部門。
學院服務山西高質量發展,聚焦“六新”突破,堅持產教融合培師、產學結合育人、校企合作保障,不斷完善“產學研用創”五元聯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與華陽集團、晉能集團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建校外實習基地178個。與華陽集團共建校內煤礦實景教學培訓基地;與晉能集團華鑫電氣公司共建校內教學實習工廠;與北京中關村智酷公司共建山工智泉雙創學院;與華陽集團等13家企事業單位共建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與中國電信等12家企事業單位共建大數據現代產業學院。學院建有各類實驗室142個,獲批山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山西省聯合實驗室1個,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個,山西省技術創新中心1個。升本以來,學院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4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4項,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計劃“揭榜掛帥”項目1項,省級項目271項,其中山西省基礎研究項目20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綠色發展基金3項。教師發表學術論文1595篇,SCI、EI收錄77篇;授權專利316項;出版著作108部,教材69部,其中國家規劃教材22部;獲省級教學成果獎6項。
學院秉承“崇德尚能、行知合一”的校訓,以“太行精神”培根鑄魂,以“工匠精神”啟智潤心,形成了“涅石傳承、匠心筑夢”的辦學特色。堅持立足行業、服務社會、強化應用、突出實踐,堅持OBE教育理念,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需要、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應用型人才。建校以來,累計為社會培養了6萬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始終位于全省本科高校前列。畢業生中涌現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項目負責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火車頭獎章獲得者、全國老區婦女創新創業標兵等一批全國先進典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