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是幾本
通過北京理工大學近幾年在各地錄取批次得知:北京理工大學在新疆、四川、寧夏、新疆等省都是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所以北京理工大學是一本大學,它還是985、211、雙一流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各省市錄取批次
省份 | 類型 | 文理科(招生批次) | 年份 | 最低分數線/位次 | 省控線 |
---|---|---|---|---|---|
云南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5 / 583 | 550 |
內蒙古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4 / 367 | 478 |
河南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615 / 916 | 521 |
新疆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56 / - | 425 |
四川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3 / 1102 | 529 |
寧夏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84 / 335 | 496 |
陜西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4 / 689 | 488 |
山西 | 普通類 | 文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594 / 621 | 516 |
新疆 | 國家及地方專項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575 / - | 390 |
新疆 | 南疆單列 | 理科(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2024 | 548 / - | 390 |
云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58 / 643 | 505 |
云南 | 精工科技專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42 / 1506 | 505 |
云南 | 民族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5 / 2118 | 505 |
內蒙古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64 / 416 | 471 |
內蒙古 | 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8 / 3528 | 471 |
河南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68 / 1410 | 511 |
河南 | 其他單列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54 / 3120 | 511 |
新疆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2 / - | 390 |
新疆 | 理科試驗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592 / - | 390 |
四川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72 / 1250 | 539 |
四川 | 工科試驗班(智能制造與智能車輛善英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65 / 2046 | 539 |
四川 | 民族班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62 / 2456 | 539 |
四川 | 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2 / 10024 | 539 |
寧夏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24 / 174 | 432 |
陜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58 / 1403 | 475 |
陜西 | 國家專項計劃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36 / 3318 | 475 |
陜西 | 中外合作辦學 | 理科(本科一批) | 2024 | 607 / 7591 | 475 |
山西 | 普通類 | 理科(本科一批A段) | 2024 | 652 / 1132 | 506 |
查看更多數據: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北京理工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工信部 |
創建時間 | 1940年 | 博士點數量 | 33 |
碩士點數量 | 33 | 學校類型 | 理工 |
所在城市 | 北京 海淀區 | 辦學層次 | 世界知名大學,中國一流大學 |
學校建筑總面積超300萬平方米。設有22個專業學院、7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8個新型教研機構,設有29個基層黨委、2個黨總支、1個直屬黨支部。
建校80余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走出了一條德育為首、紅專并舉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矢志國防、強國鑄器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創新發展路”。“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基因,“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徐特立老院長倡導的“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共同鑄就了學校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核。在30余萬名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14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8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時代先鋒和治國棟梁。學校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曾創造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等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始終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展現擔當作為,為科技創新、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