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華南農業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海南省(本科批)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483分(分差0分);最難考上的是浙江省(平行錄取二段)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59分(分差290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華南農業大學:
1、廣東(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31分、歷史類511分能上。
2、內蒙古(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11分能上。
3、海南(本科批)考生預測483分能上。
4、廣西(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58分能上。
5、甘肅(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25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華南農業大學?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華南農業大學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廣東(本科批) | 物理類 | 561 | 442 | 119 |
歷史類 | 546 | 428 | 118 | |
國際班(物理類) | 537 | 442 | 95 | |
國際班(歷史類) | 512 | 428 | 84 |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542 | 442 | 100 | |
地方專項(物理類) | 529 | 442 | 87 | |
廣東(本科提前批) | 非軍檢,面試(物理類) | 568 | - | -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類 | 560 | 422 | 138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51 | 422 | 129 | |
中外合作辦學或國際項目(物理類) | 546 | 422 | 124 | |
河北(本科批) | 中外合作辦學(物理類) | 537 | 448 | 89 |
物理類 | 553 | 448 | 105 | |
河北(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42 | - | - |
四川(本科一批) | 理科 | 539 | 539 | 0 |
貴州(本科批) | 物理類 | 524 | 380 | 144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58 | 371 | 187 |
上海(本科批) | 綜合類 | 504 | 403 | 101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類 | 577 | 465 | 112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431 | 390 | 41 |
新疆(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南疆單列(理科) | 431 | 390 | 41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534 | 444 | 90 |
綜合類 | 541 | 444 | 97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573 | 437 | 136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483 | 483 | 0 |
甘肅(本科批C段) | 物理類 | 541 | 370 | 171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25 | 370 | 155 | |
黑龍江(本科批) | 歷史類 | 504 | 410 | 94 |
物理類 | 513 | 360 | 153 | |
河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48 | 511 | 37 |
青海(本科一段) | 理科 | 418 | 343 | 75 |
重慶(本科批) | 物理類 | 559 | 427 | 132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類 | 589 | 449 | 140 |
中外合作(物理類) | 567 | 449 | 118 | |
江蘇(本科批) | 物理類 | 584 | 462 | 122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68 | 448 | 120 |
浙江(平行錄取二段) | 綜合類 | 559 | 269 | 290 |
浙江(平行錄取一段) | 綜合類 | 542 | 492 | 50 |
中外合作辦學(綜合類) | 557 | 492 | 65 | |
內蒙古(本科一批) | 理科 | 509 | 471 | 38 |
遼寧(本科批) | 物理類 | 544 | 368 | 176 |
天津(本科批A段) | 綜合類 | 578 | 475 | 103 |
山西(本科一批A段) | 理科 | 537 | 506 | 31 |
云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23 | 505 | 18 |
北京(本科批) | 綜合類 | 568 | 434 | 134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華南農業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校園坐落在素有“花城”美譽的廣州市,土地總面積8261畝,其中天河五山校部4457畝,增城教學科研基地3804畝。學校建筑總面積140萬平方米。自然景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了“五湖四海一片林”的優美環境。
學校積極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目前已與4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所大學及研究機構簽訂了235份合作協議或備忘錄,成立廣州都柏林國際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獲批3項國家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簡稱“111計劃”);加入粵港澳高校聯盟,與港澳臺地區大學的學術交流日益加強。獲批牽頭打造“科創中國”“一帶一路”國際農業有害生物技術綠色防控專業科技創新院和“科創中國”中國-巴基斯坦大豆產業科技創新院;牽頭組建的“中國-拉丁美洲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影響廣泛,已有中國和拉美15個國家的68所院校及科研機構入盟,與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巴西、墨西哥等高校共建全球首批“中文+農業科教發展中心”項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