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考465分難嗎?在山西高考465分什么概念?465分在山西省能排多少名?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歷年山西高考物理類和歷史類465分在全省位次排名,一起來看看山西高考465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學,以供2025屆考生填報志愿參考!
高考465分在山西省算高嗎?能排第幾名?根據山西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檔次表可知: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19072-19366名,同分人數295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19分(本二批446分),只超出了山西省21%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68095-68745名,同分人數651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47分(本二批418分),只超出了山西省31%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2024年山西高考本二批為文科446分、理科418分。若是文科考生,山西省465分已經達到本二批次線了;若是理科考生,山西省465分也已經達到本二批次線了,在填報志愿時,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規劃,挑選一個好院校或者一個好專業!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12135-12359名,同分人數225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47分(本二批418分),只超出了山西省23%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50254-50775名,同分人數522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69分(本二批396分),只超出了山西省27%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文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20425-20724名,同分人數300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15分(本二批450分),只超出了山西省24%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理科:全省排名位次區間為55957-56685名,同分人數729人,超出本二批分數線48分(本二批417分),只超出了山西省26%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1、歷史類
2025年山西歷史類46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山西傳媒學院(最低458分),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最低456分),山西大同大學(最低465分),運城學院(最低456分),山西能源學院(B)(最低461分)。
省外:北方民族大學(最低458分),甘肅民族師范學院(B)(最低460分),萍鄉學院(B)(最低465分),河北醫科大學臨床學院(最低457分),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B)(最低461分)。
2、物理類
2025年山西物理類46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太原師范學院(最低459分),山西農業大學(軟件類)(最低461分),山西能源學院(最低461分),山西財經大學(最低465分),山西大同大學(最低458分)。
省外: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最低455分),重慶三峽學院(最低457分),山東工商學院(B)(最低457分),西華師范大學(最低455分),山東政法學院(最低461分)。
附:山西高考465分院校推薦
山西農業大學
2024年山西農業大學在山西最低錄取分數線歷史類527分(本一A)、物理類510分(本一A)。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是我國著名高等農業學府,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高校,山西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入選高?!,F任黨委書記廖允成、校長(院長)張強。
科技示范引領,服務區域發展。學校(院)以助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目標,服務農業“特”“優”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抓好示范推廣、校地合作、成果轉化、服務晉中國家農高區(太谷科創中心)建設、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五件大事。近年來,學校(院)堅持項目、資金、基地、人才一體化部署,社會服務項目經費到賬4.3億元,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建立了300余個農業示范基地,示范推廣新品種284個、新技術100余項,600余名農業專家組建了90余支社會服務隊伍,培訓農民80萬余人次。學校(院)深度融入區域創新體系,形成“地方主導、學校謀劃、部門組織、院所實施”四級聯動的校地合作新路徑,與地方政府共同成立了全國首家鄉村人才振興學院,共建了大同黃花、忻州雜糧、曲沃果蔬、陽泉富硒產業等22個產業研究院;合作共建了臨猗、太谷2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按照“對標要求、校地共建、產業引領、全面推進、久久為功”的建設思路,打造了霍州馮南垣、陵川丈河等9個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學校(院)積極承擔“三區”科技人才專項計劃,選派科技特派員2484人次,為全省58個縣提供科技服務。合署改革以來,轉化科技成果396項,交易金額5073.6萬元。學校(院)積極推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太谷科創中心)、神農集團、山西農大、省農科院“四農合一”融合發展,緊扣晉中國家農高區(太谷科創中心)有機旱作農業主題,加快整合人才、學科、研究所、實驗室等創新資源,爭取“國字號”平臺落戶農高區,形成了“政產學研用”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同時,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入“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等組織,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一帶一路”國際高粱產業科技創新院,開展《馬達加斯加棉花創新基地》、中非減貧示范村《中非旱作技術美德啃示范村》(乍得)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