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610分左右(608分、609分、610分、611分、61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61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61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61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北京理工大學(最低613分)、西安交通大學(最低604分)、浙江大學(民族班)(最低597分)、華中科技大學(最低596分)、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591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1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16名到第116名,共有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青海物理類61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613 | 111 | 本一 |
2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04 | 151 | 本一 |
3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04 | 151 | 本一 |
4 | 浙江大學(民族班) | 公辦 | 597 | 188 | 本一 |
5 | 華中科技大學 | 公辦 | 596 | 195 | 本一 |
6 | 上海交通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591 | 232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61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610分左右(共有6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北京理工大學簡介:
學校建筑總面積超300萬平方米。設有22個專業學院、7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8個新型教研機構,設有29個基層黨委、2個黨總支、1個直屬黨支部。
建校80余年來,北京理工大學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走出了一條德育為首、紅專并舉的“紅色育人路”,一條矢志國防、強國鑄器的“強軍報國路”,一條開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創新發展路”。“延安根、軍工魂”的紅色基因,“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校訓,“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徐特立老院長倡導的“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共同鑄就了學校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內核。在30余萬名畢業生中,有李鵬、曾慶紅、葉選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有140余位省部級以上黨政領導和將軍,有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小謨、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彭士祿等80余位院士以及一大批科教英才、時代先鋒和治國棟梁。學校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曾創造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臺大型天象儀等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始終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展現擔當作為,為科技創新、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交通大學簡介: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抗戰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御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進入新時代,學校主動把握世界高等教育規律,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需要,以“國家使命擔當、全球科教高地、服務陜西引擎、創新驅動平臺、智慧學鎮示范”為目標定位,創建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圍繞理、工、醫、文4大領域建立了8大平臺、30個研究院和400多個科研基地、智庫,深入推進教研一體、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聯合攻關,通過先行先試、破題示范,主動探索21世紀現代大學與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態和新經驗,打造服務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創新引擎。
上海交通大學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是我國歷史最悠久、享譽海內外的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經過120多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學已經建設成為一所“綜合性、創新型、國際化”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大學。
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5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等9個學科門類;新世紀以來共獲61項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其中39項為第一完成單位);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上海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國家級教學名師9人,上海市教學名師36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6個,上海市教學團隊15個;有國家級視頻公開課1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9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7門,上海市精品課程183門;有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7門,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語課程53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