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540分左右(538分、539分、540分、541分、54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寧夏理科考生54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寧夏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寧夏高考分數線,寧夏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32分。寧夏理科54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寧夏物理類54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北京工業大學(最低541分)、江南大學(最低539分)、西南交通大學(最低532分)、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最低531分)、中國海洋大學(最低529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寧夏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4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227名到第2285名,共有59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寧夏物理類54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541 | 2226 | 本一 |
2 | 南京郵電大學 | 公辦 | 541 | 2226 | 本一 |
3 | 北京工業大學 | 公辦 | 541 | 2226 | 本一 |
4 | 江南大學 | 公辦 | 539 | 2332 | 本一 |
5 | 北京工業大學 | 公辦 | 541 | 2226 | 本一 |
6 | 蘭州大學 | 公辦 | 532 | 2696 | 本一 |
7 | 深圳大學 | 公辦 | 532 | 2696 | 本一 |
8 | 西南交通大學 | 公辦 | 532 | 2696 | 本一 |
9 |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 | 公辦 | 531 | 2751 | 本一 |
10 | 中國海洋大學 | 公辦 | 529 | 2869 | 本一 |
以上“2025年寧夏高考物理類54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寧夏錄取線都在540分左右(共有30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南京理工大學簡介:
南京理工大學是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由創建于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分建而成,經歷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華東工程學院、華東工學院等發展階段,1993年更名為南京理工大學。1995年,學校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00年,獲批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獲批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7年,學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兵器科學與技術”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2018年,王澤山院士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同年,學校成為工信部、教育部、江蘇省共建高校。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厚德博學”的辦學理念,秉持“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弘揚“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圍繞陸海空天信融合發展,向特色鮮明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勇前進。
學校科技優勢突出,標志性成果不斷涌現。主動對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持續推進陸海空天信融合發展,為國防自主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個,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標準創新基地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推廣中心1個,國家級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個,國家級檢測中心2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哲社基地)75個,建有國家大學科技園,并以此為依托承擔了一大批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產出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發明了世界領先的全等式模塊裝藥技術,作為總師單位研制的某型車載炮武器系統亮相國慶70周年閱兵式并列裝部隊;首創復雜裝備系統動力學快速計算方法,建立多體系統發射動力學理論與技術體系;合成了全球首個氮五陰離子鹽,成果在《Science》《Nature》發表,引領國際新型高能含能材料發展;發明高溫PST鈦鋁單晶,攻克鈦鋁合金室溫脆性大和服役溫度低兩大國際性難題,推動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發展;研制出國內首個固態圖像增強器件和紅外圖像信號處理專用芯片。“十三五”以來,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獎勵271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17項,實現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大獎種全覆蓋。學校大力推進產學研合作,推動重大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被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領域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南京郵電大學簡介: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原為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與江蘇省)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再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正式并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25個教學機構,在浦口區設有辦學點,另外還在揚州舉辦了獨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學校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學校構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統、信息網絡、信息應用”五位一體的大信息發展格局,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網絡空間安全、有機電子、集成電路、智能電網、光通信、智能制造、現代郵政、人口學等研究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14項。近三年,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國家級科研課題570項;發表高質量論文6116篇。學校實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戰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協同創新戰略,與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術轉移分中心、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9個,與企業共建校企創新平臺43個。學校圍繞通信、物聯網等學科特色,完成了物聯網領域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到服務社會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簡介: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學校牽頭的“2011計劃”“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首輪建設任務已順利完成,“智慧交通”一流學科領域建設得到評審專家高度評價。
2019年,威海校區首屆本科畢業生深造率83.96%, 20%的學生入讀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0年本科畢業生深造率68.85%,21.64%的學生入讀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的名校。2021年本科畢業生深造率78.06%, 其中21.94%的學生入讀2022QS世界大學排行榜前50的名校。校區的多元文化氛圍和書院制管理和黨團建設,有力保障了全員育人機制和“知行”校訓傳承和創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