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大學全國僅6所,排名依次如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國排名第11)、北京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13)、西北工業大學(全國排名第21)、華南理工大學(全國排名第3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全國排名第36)、北京郵電大學(全國排名第60)。
2024年12月,教育部發布《低空經濟相關本科專業申報材料公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6所高校申請增設“低空技術與工程”新專業,踐行“超常布局急需學科專業”部署。在集中申報期之后,教育部開辟“綠色通道”,指導高校開展論證,最終超常增設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學校在培養特色上各有側重點。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海淀區 | 理工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國防七子、101計劃 |
13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海淀區 | 理工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21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西安市 | 理工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31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廣州市 | 綜合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計劃 |
3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211、雙一流、保研、研究生院、國防七子 | |
60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海淀區 | 理工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兩電一郵、省部共建、101計劃 |
這6所開設“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高校均是實力強勁的“雙一流”高校。根據教育部公開的申報材料,上述6所學校計劃年度招生人數共計360人。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作為中國航空航天領域的 “黃埔軍校”,北航的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擬由無人系統研究院牽頭,聯合飛行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和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建設,涉及“無人系統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控制科學與工程”和“交通運輸工程”五個一級學科。
學校將依托強大科研實力和教育資源,培養具有綜合知識結構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課程設置上,有微積分、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等基礎課程,空氣動力學基礎、飛行力學、低空飛行器總體設計等專業課程。
(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培養架構圖)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北理以武器裝備和智能控制見長,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學生系統地掌握通用低空飛行器、新能源飛行器以及新概念飛行器總體設計、控制、動力以及低空交通管理等專業基礎理論、方法和工具,能夠在低空經濟相關領域從事飛行器系統的理論研究、設計與開發、實驗研究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招生辦負責人表示,該專業在“宇航與機電類”這個大類中進行招生,設立“低空技術班”,擬開設飛行器空氣動力學分析與設計、新能源飛行器能源管理與控制、低空綜合交通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
(圖: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未來就業場景設想)
專業方向聚焦無人機智能控制與低空飛行器防御系統。課程融合 AI、導航與通信技術,學生可進入 “中國 - 阿聯酋智能無人系統聯合實驗室” 參與實戰項目。招生規模:100 人 / 年,隸屬于徐特立學院,采用 “本碩博貫通培養” 模式,院士團隊占比超 30%。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南航深耕通用航空領域,專業方向覆蓋無人機物流與城市低空智能交通。學生可參與南京低空經濟示范區項目,研究城市空中交通網絡規劃與適航認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低空經濟領域具有顯著的學科優勢和豐富的師資力量,擁有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三個“雙一流”學科,以及航空航天結構力學及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直升機動力學全國重點實驗室、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工信部批復的第一個電磁頻譜研究院等航空、航天、民航領域高能級創新平臺,成為低空領域科教創新資源、高端人才資源的重要集聚地,為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的建設提供了全學科覆蓋、全要素融合的優勢。
學校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計劃年度招生人數30人,其培養目標是面向國家低空經濟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前沿,培養掌握低空飛行器系統的核心技術,能夠創新地解決低空技術在系統設計、運行、維護、監管等過程中的復雜工程問題,開展低空系統規劃與管理、低空載具空地協同與智能控制、低空載具數字檢測與適航管理、低空飛行服務與安全保障等工程應用和前沿科學研究的社會棟梁和工程英才。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西北工業大學開設這一專業,是建立在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基礎上的綜合性、高度交叉、深度融合、產學研結合的新興學科體系,將研究低空基礎設施、低空航空器、低空運行與保障等關鍵科學技術。
西工大以 “總師型人才” 培養為目標,專業方向包括新能源飛行器設計與分布式電推進系統。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學院教授劉貞報提到,低空航空器是低空技術主要的應用載體與理論來源,可以開展翼身融合布局、分布式推進系統布局等新型氣動布局技術研究。
該校教務部部長王海鵬提到,未來,學校準備將總師特質內涵融入“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北京郵電大學將計算機與低空技術相結合,通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信息與通信工程”國家級一流建設學科的優勢,側重培養低空飛行器的網絡通信、安全管控等方面人才。
同時,學校建設的第三代互聯網實踐教學平臺,涵蓋了1000多臺教學臺式機、教學用服務器、專用基站、無人機及其配套的路由器等,可以作為教學實驗的基礎設備,為該專業學生提供空中、地面等空天地一體化的實驗環境。
專業名稱:低空技術與工程
華南理工大學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專業方向涵蓋低空物流與應急救援。
華南理工將依托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擁有的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及5個省級科研平臺和7個校企聯合實驗室,為該專業建設提供良好的技術及硬件支撐。
學校為新專業的實踐課程要求制定了明確的標準。據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介紹,依托自主系統與網絡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密電子制造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該專業的實踐課程主要在實驗室、低空飛行場地等地進行,包括飛行器、智聯網等領域的研究、設計、開發、管理和運營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