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藥科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不是,沈陽藥科大學不是雙一流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優勢學科專業為:制藥工程、藥學、中藥學、約物分析、藥物化學、藥事管理、中藥制藥、葡萄與葡萄酒工程、藥物制劑、生物制藥。
附:遼寧省雙一流大學名單(共5所)
遼寧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5所,分別是:遼寧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
省內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層次 | 國內排名(校友會) |
---|---|---|---|---|
1 | 大連理工大學 | 大連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省部共建,101計劃 | 26 |
2 | 東北大學 | 沈陽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9 |
3 | 遼寧大學 | 沈陽市 | 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101計劃 | 98 |
4 | 大連海事大學 | 大連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128 |
5 |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 盤錦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 | - |
沈陽藥科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31年 | 博士點數量 | 2 |
碩士點數量 | 8 | 學校類型 | 醫藥類 |
所在城市 | 沈陽市 | 辦學層次 | 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教育的高等藥學學府,設有藥學院、制藥工程學院、中藥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制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醫療器械學院、功能食品與葡萄酒學院、無涯創新學院、文體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1個學院。現有在校研究生5214人(博士生652人、碩士生4562人)、本科生9900人、成人函授生11112人。學校薈萃了眾多的專家學者,教職工1167人,其中專任教師689人,正高級職稱159人(教授156人),副高級職稱260人(副教授260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全國創新爭先獎狀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全國藥學專業學位教指委委員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人,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7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28人,教育部首屆青年教師獎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遼寧省領軍人才1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2人,遼寧省攀登學者6人,遼寧省特聘教授21人,遼寧省“院士后備人選培養工程”第二批人選1人,遼寧省優秀教師11人,遼寧省教學名師44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層次人選45人,“興遼英才計劃”領軍人才18人,青年拔尖人才18人,高水平創新創業團隊4個,遼寧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
學校始終以醫藥及相關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圍繞學校辦學定位、突出藥學學科優勢、堅持藥學教育主線,適度拓展本科專業布局,持續優化本科專業結構,逐步形成了以藥為主,跨醫、工、理、管4個學科門類的本科專業結構布局。共設置21個本科專業、2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6個成人本科專業。有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示范和改革試點專業建設項目30余項。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8門、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3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9門、省級精品課程2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4個、遼寧省示范基地1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4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5個、省級實踐教學項目11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62項;獲批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篇、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4篇、省級優秀博士論文42篇、省級優秀碩士學位論文68篇。
學校瞄準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堅持問題導向,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在創新藥物設計與發現、智能藥物遞送系統開發、藥物篩選和活性評價、藥物分析新技術與新方法、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藥品監管科學研究等領域取得長足進步,粉體學、前藥自組裝納米制劑、淋巴遞送和示蹤劑、國際化藥品質量標準研究、腦科學和藥物遺傳學研究、毒理代謝、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等多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技術水平,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技術發明獎三等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獲得新藥證書137個,其中一類新藥證書10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累計與企事業單位簽訂技術合同4900余項,合同額18.3億元,其中合同額超億元重大成果6項,幫助醫藥行業增加產值數百億元。學校聯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制藥企業,共同構建沈陽藥科大學科技園、遼寧省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遼寧省高等學校現代制藥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遼寧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等產學研合作平臺,實現科技成果與創新人才的有效供給。牽頭成立國家創新藥物產學研戰略聯盟、遼寧省現代制藥產業校企聯盟,成員單位超過100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