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嗎?
是,西北工業大學是雙一流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雙一流建設學科為: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附:陜西省雙一流大學名單(共8所)
陜西省雙一流建設高校一共有8所,分別是:陜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空軍軍醫大學、長安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
省內排名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 | 層次 | 國內排名(校友會) |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西安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C9,省部共建,101計劃 | 14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安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22 |
3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西安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兩電一郵,省部共建,101計劃 | 43 |
4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咸陽市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計劃 | 52 |
5 | 西北大學 | 西安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計劃 | 64 |
6 | 空軍軍醫大學 | 西安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研究生院 | 77 |
7 | 陜西師范大學 | 西安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79 |
8 | 長安大學 | 西安市 | 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101 |
西北工業大學辦學層次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工信部 |
創建時間 | 1938年 | 博士點數量 | 29 |
碩士點數量 | 39 | 學校類型 | 理工類 |
所在城市 | 西安市 | 辦學層次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學校辦學資源富集,學科特色鮮明?,F有學生37000余名,教職工4100余人,占地面積310余萬平方米,設有航空、航天、航海和國際教育學院、教育實驗學院、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等25個學院和1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擁有72個本科專業,3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工程學、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環境學/生態學和農業科學11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前1%,其中,材料科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3個學科進入前1‰,形成了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學科群為引領,3M(材料、機械、力學)學科群、3C(計算機、通信、控制)學科群、理科學科群、人文社科學科群和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為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校堅持內培外引,師資力量雄厚。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校戰略,強化“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建設適應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統籌推進科技創新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健全有利于人才發展和創新的評價體系。完善青年人才全鏈條培養制度,實施“翱翔人才計劃”,構建特色化階梯式人才培育體系,持續提升青年教師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能力。實施“翱翔團隊計劃”,通過個性化、有針對性的精準支持,促進團隊“培育大人才、構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產出大成果”。設立人才特區,聘請全球優秀學者,開展前沿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千方百計幫助教師成功,打造優質基礎教育,提升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學校匯聚了一支由360余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為骨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包括全時兩院院士1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0人,國家級領軍人才169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85人,以及一大批行業領域專家、型號總師等國家級專家。現有國家級創新團隊33個。2023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8人次。
學校深化全球拓展,國際聲譽穩步提升。學校先后與300余所海外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親密合作關系,世界大學排名TOP200的合作高校達到69所。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進入全球TOP151-200。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期間,在中哈兩國元首共同見證下,學校與“阿里·法拉比”哈薩克國立大學簽署共建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協議,并納入外交成果清單;2023年10月,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在阿拉木圖市啟用,標志著中國第一所高水平大學在“一帶一路”首倡之地正式開始辦學。2014年,學校與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簽署最重要合作伙伴協議納入中比兩國元首見簽。學校不斷加大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引進,2016年,西北工業大學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工程學院正式獲批,成為我國西北地區第一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2021年,學校獲批與德國品牌應用科學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碩士研究生合作辦學項目。2023年,學校與莫斯科航空學院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學校擁有15個國家級國際合作平臺,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180余位海外國際大師被聘任為我校榮譽學銜,其中13位外國專家榮獲“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人數位居全國高校前列,“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羅伯特?嘎什教授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的外國專家”(全球僅40位)。學校發起成立了“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一帶一路”文化遺產國際合作聯盟、“一帶一路”智能物聯網國際合作聯盟和中澳工科大學聯盟等多邊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學校積極拓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合作成立航天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與亞太工程組織聯合會合作成立“一帶一路”工程教育培訓中心,與聯合國大學國際軟件技術研究所建立學生實習實踐機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