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前考生要做的準備工作:1、熟悉政策;2、收集信息;3、準確定位;4、知己知彼;5、初選志愿;6、模擬填報。
高考填志愿是決定未來職業發展和人生方向的重要環節,需要充分準備和科學規劃。那么高考志愿填報時,考生要做哪些準備?以下是填志愿前應做好的準備工作,以供考生參考!
?考生在志愿填報前需要做以下6個準備?策略:
第一步:熟悉政策。
考生及家長需要對本省的高考政策有一個全面且整體的把握,明確哪些政策至關重要,哪些與自身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以及重要政策在當年是否發生變化。諸如高考的常識、動態、公示信息以及政策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例如,考生及家長至少要清楚所在省份有幾個批次的志愿設置,每個批次需要填報幾所志愿學校,以及每個學校可以報考幾個專業等等。
第二步:收集信息。
信息來源和獲取渠道的可靠性至關重要。一般而言,考生及家長可以選擇的權威渠道主要有:陽光高考信息平臺;當地考試院以及各高校的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高考高招類的報紙、廣播電視節目等。
第三步:準確定位。
定位是填報志愿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我們都清楚,在高考錄取時,會將一定范圍內的學生,按照他們所填報的志愿和高考成績進行排序,從高到低依次錄取,位次越高,被錄取的機會也就越大。在填報志愿前,考生可以依據平時的成績或者模擬考試成績來進行自我定位,明確自己在班級、學校、區甚至整個省市中所處的位置。
第四步:知己知彼。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做好自身定位“知己”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對外部信息了解的“知彼”工作。“知彼”的過程,除了熟悉政策法規之外,還需要弄清楚各個招生院校的基本情況。例如學校當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往年在本省的提檔線、專業線、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學科優勢、就業情況以及深造前景等等。
第五步:初選志愿。
“初選志愿”是結合自身的成績定位,確定目標院校的過程。完成第三步和第四步后,考生和家長對于高考志愿應該已經有了大致的方向。此時,考生可以初步劃定一些在本省有招生計劃的院校,并認真研讀這些院校的招生章程,仔細比較各院校之間專業的招生人數、錄取分數等數據,挑選出與自己的興趣、分數以及批次相匹配的院校。
第六步:模擬填報。
“模擬填報”就是依據本省、市的志愿設置情況,將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地呈現出來,進行一次真實的模擬操作。高考志愿通常都是在網上進行填報,并且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逾期將不予補報。每年在志愿填報過程中,都會出現諸如操作失誤、丟失密碼等問題,再加上網絡系統在填報高峰期可能會比較繁忙,考生容易手忙腳亂,所以提前進行模擬填報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相關推薦:
云南新高考適應性演練模擬志愿填報系統(2025最新平臺登錄入口)
內蒙古新高考適應性演練模擬志愿填報入口(2025最新系統登錄地址)
青海省新高考適應性演練模擬志愿填報系統(2025最新平臺登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