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率最低的十大專業: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技術、知識產權、眼視光學、醫學檢驗技術、智能電網信息工程、中西醫臨床醫學、助產學、圖書館學、地球物理學、廣播電視學。
近日,陜西、廣西、貴州發布了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報告中提到許多就業率極低的專業,半數及以上的學生無法落實的專業屢見不鮮。
在就業市場飽和的大環境下,一些專業的畢業生或面臨“畢業即失業”的悲慘遭遇。下面就帶大家好好看看!
序號 | 專業 | 畢業人數畢業去 | 向落實率 |
---|---|---|---|
陜西 | |||
1 | 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技術 | 2 | 0.00% |
2 | 知識產權 | 32 | 40.63% |
3 | 眼視光學 | 82 | 48.78% |
4 | 醫學檢驗技術 | 328 | 50.00% |
5 |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 | 24 | 54.17% |
6 | 中西醫臨床醫學 | 300 | 55.33% |
7 | 助產學 | 57 | 56.14% |
8 | 圖書館學 | 19 | 57.89% |
9 | 地球物理學 | 31 | 61.29% |
10 | 中國畫 | 94 | 61.70% |
11 | 運動訓練 | 793 | 61.79% |
12 | 運動人體科學 | 30 | 63.33% |
13 | 乳品工程 | 22 | 63.64% |
14 | 特殊教育 | 68 | 64.71% |
15 | 藝術教育 | 68 | 64.71% |
16 |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 88 | 64.77% |
17 | 針灸推拿學 | 307 | 65.47% |
18 | 中醫學 | 435 | 65.98% |
19 | 土地整治工程 | 50 | 66.00% |
20 | 麻醉學 | 236 | 66.10% |
21 | 世界史 | 68 | 66.18% |
22 | 繪畫 | 338 | 67.75% |
23 | 管理科學 | 25 | 68.00% |
24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50 | 68.00% |
25 | 預防醫學 | 232 | 68.10% |
26 | 文物保護技術 | 41 | 68.29% |
27 | 工藝美術 | 193 | 68.39% |
28 | 應用心理學 | 472 | 68.86% |
廣西 | |||
1 | 廣播電視學 | 226 | 58.85% |
2 | 醫學影像技術 | 288 | 66.67% |
3 | 建筑學 | 417 | 67.63% |
4 | 工程審計 | 143 | 69.23% |
5 | 中醫學 | 1572 | 69.34% |
6 | 新聞學 | 1013 | 69.60% |
貴州 | |||
1 | 法學 | 4442 | 75.93% |
2 | 交通運輸工程 | 40 | 77.42% |
3 | 公共管理類 | 4227 | 77.50% |
4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3013 | 77.95% |
5 | 獸醫學 | 47 | 78.38% |
6 | 戲劇與影視學類 | 849 | 78.59% |
7 | 藥學類 | 2751 | 78.77% |
8 | 中醫學類 | 1055 | 79.33% |
9 | 中西醫結合類 | 410 | 79.45% |
10 | 電子商務類 | 1498 | 79.97% |
以陜西為例,知識產權、圖書館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中醫學、世界史、管理科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應用心理學等28個專業的畢業去向落實率低于70%。其中,城市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技術等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為0%。
在廣西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極低的6個本科專業中,最低的是廣播電視學,其次是醫學影像技術、建筑學、工程審計、中醫學、新聞學。此外,根據貴州的畢業生就業數據,畢業去向落實率最低的本科專業為法學,和它排在末尾的還有交通運輸工程、公共管理類、信息與通信工程。
一般來說,“天坑專業”是指那些就業前景不佳、工作環境較差或市場需求不足的專業。這些專業通常被認為在未來就業市場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導致畢業生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曾經,“生化環材”(生物、化學、環境、材料)一度因為學習難度較大、就業要求較高,且就業前景也不被看好,被學生自嘲為“四大天坑專業”。但實際上,目前這四類專業的就業率普遍都在80%~90%之間,比絕大多數人文社科和小眾冷門專業的就業率都要高。
除了謠傳的“四大天坑”,真正的專業“坑”,似乎一個比一個大。
前文的數據表明,中醫學頻頻出現在各省就業率低的專業名單中,就業率亮起“紅燈”,最低至65.98%。有網友說:“十年中醫路,中醫這個坑真是大,很多人都堅持不下來,也沒有入門。”究其原因,或許是中醫藥行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國內大大小小醫院的中醫新增崗位有限,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中對中醫人才的需求不足,就業機會少之又少,故被認為是醫學類專業中的一個坑。
為緩解中醫專業人才的就業壓力,國家大力擴大中醫崗位規模。日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人員總數突破100萬人,每千人口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2人。二級以上公立中醫醫院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配置不低于本機構醫師總數的60%,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在專業招生“大戶”里,貴州全省畢業人數超過4000人的法學、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去向落實率均不太理想,法學僅75.93%,公共管理僅77.5%,兩個專業分別有1000名左右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法學的“坑”,源于高校不斷擴招,法學專業的人才市場已經飽和。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法學學科門類本科畢業生總數已達16.64萬人,但法學專業學生的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簡稱“法考”)通過率一般為40%-60%,意味著約有一半的法學生拿不到就業的“敲門磚”。11月發布的《湖南省高等院校學科專業優化實施方案》便“點名”法學,明確指出限制和減少法學專業招生規模。
作為培養公務員“預備軍”的專業,公共管理聽起來很高大上,曾經是考生的熱門選擇,但近年來就業率卻頻頻“亮紅”,主要是因為就業面太窄、專業認可度不高。很多學生吐槽:“這個專業,什么都學,卻什么都來不及學,學著學著成了‘煎餅俠’,實現了畢業就轉業。”如今,公共管理專業因就業率低,成為了本科專業撤銷榜常客。據統計,自2013年起至2022年,已有114所高校撤銷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撤銷數量是所有被撤銷專業中最多的。
廣受網友吐槽的“過氣網紅”——新聞學和建筑學,不僅在公開文章中屢次被視為“天坑”專業,也得到官方數據的進一步佐證。在廣西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這兩個專業均有超過30%的本科生難以找到畢業出路,建筑學的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僅67.63%,新聞學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僅69.6%。
張雪峰之前的一句“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背后原因,除了傳統媒體已是夕陽產業,還有更長遠的問題。雖然新媒體發展迅速,存在龐大的人才缺口,但對人才技能要求更加多元化,新聞學專業畢業生在向新媒體轉型就業方面存在較大的阻礙。即便找到工作,薪資待遇低也是常態。一位廣播電視專業的畢業生稱,目前在杭州工作,月薪只有6500元。
和新聞學類似,建筑學專業正在經歷一段漫長的寒冬。新周刊的一篇《比土木更慘的專業,985本碩月薪3000》的文章登上微博熱搜,再度喚起人們對建筑行業衰退的關注。據報道,北京某央企設計院的一位建筑設計師,曾經在入職第一年年收入便超過20萬,但到了2024年,每月只能領到3000元,幾乎快達到了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和過去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裁員和降薪成為常事,甚至已經有單位通知:只交社保,不發工資。
當一個專業已經無法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便會面臨停招甚至撤銷的結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