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學費一年多少,學費是一年制還是一學期制?學費具體包括什么,是否包含住宿費、學雜費、書本費、生活費等,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填報平臺(快志愿)整理的西南科技大學2024年的學費明細:包含各專業學費收費標準、住宿費等,歡迎2025屆新生參考!
西南科技大學學費一年多少錢(明細)
西南科技大學學費:最低5760元/年,最高45000元/年。如:工業工程(本科)5760元/年、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本科)5760元/年、生物技術(本科)6240元/年、土木工程(本科)(中外合作)45000元/年。詳見如下:
1、各專業學費收費標準:
專業名稱 | 批次 | 學費 |
---|---|---|
應用化學 | 本一 | 6240元/年 |
材料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儲能科學與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能源化學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本一 | 6240元/年 |
電子信息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自動化 | 本一 | 6240元/年 |
生物醫學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地理信息科學 | 本一 | 6240元/年 |
測繪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地質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礦業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交通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環境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安全科學與工程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機械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工業工程 | 本一 | 5760元/年 |
工程力學 | 本一 | 6240元/年 |
土木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建筑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工程管理 | 本一 | 5760元/年 |
生物技術 | 本一 | 6240元/年 |
制藥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生物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農學 | 本一 | 5760元/年 |
園藝 | 本一 | 5760元/年 |
動物科學 | 本一 | 5760元/年 |
計算機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醫學影像技術 | 本一 | 6960元/年 |
兵器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核工程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數學類 | 本一 | 6240元/年 |
應用物理學 | 本一 | 6240元/年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本一 | 6240元/年 |
經濟學 | 本一 | 5760元/年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本一 | 5760元/年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本一 | 5760元/年 |
工商管理類 | 本一 | 5760元/年 |
會計學 | 本一 | 5760元/年 |
物流管理 | 本一 | 5760元/年 |
電子商務 | 本一 | 5760元/年 |
法學類 | 本一 | 5760元/年 |
應用心理學 | 本一 | 6240元/年 |
西班牙語 | 本一 | 5760元/年 |
日語 | 本二 | 5760元/年 |
外國語言文學類 | 本二 | 5760元/年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本二 | 6240元/年 |
土木工程 | 本二 | 45000元/年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本一 | 5760元/年 |
廣播電視學 | 本一 | 5760元/年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二 | 5760元/年 |
數據來自新高考網志愿填報平臺:快志愿 |
2、住宿費標準:
西南科技大學住宿費收費定價由學校依據四川省教委發布的收費標準自主確定,請以學校官方最新消息為準。
3、資助政策:
我校認真執行國家相關學生資助規定,被本校錄取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后可按規定申請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崗位、特殊困難補助等。
西南科技大學簡介
西南科技大學坐落于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學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高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原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贊譽學校“共建與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辦學路子。學校現任黨委書記楊俊輝、校長黃琦。
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建設成為“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學校是四川省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定點聯系高校之一,聯合組建成立了“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在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技術轉移和區域特色高端智庫方面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學校拉美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積極服務國家拉美戰略,獲得劉延東副總理充分肯定。學校充分發揮在環境友好能源材料、先進建筑材料、控制工程與智能系統、特殊環境機器人技術、環境安全技術、城市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核廢物處理處置技術、農業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等科研特色和傳統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社會經濟效益上百億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