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首屆"3+1+2"新高考模式,其中再選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實行等級賦分制度。很多家長和學生都關心:究竟怎么把原始分變成高考成績?
這塊大部分家長和考生比較懵,今天快志愿模擬填報助手用大白話爭取讓大家看懂這套新規則。不過考生家長們不必自己計算,只要知道賦分的意義,為什么要賦分就行,因為公布的成績也都是賦完分的最終成績!
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除了要考語文、數學、外語這3門必考科目外,還要從物理、歷史中選一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兩門,這就是“3+1+2”模式。
其中,物理、歷史這兩門首選科目,因為所有選這門的考生都考的是同一張卷子,難度都一樣,所以可以直接用原始成績計入總分。
但是,再選的兩門科目就不一樣了。
如,考生甲選考地理,考生乙選考生物,兩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選考地理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選考生物考生的第1000位。若簡單將他們各科成績相加計入高考總成績并進行比較,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轉換后考生選考科目成績1分1檔,排隊順序不變),以解決再選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這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科目難度帶來的影響。
等級分是按統一規則,由原始分進行等級劃定后,再由等級轉換而來的分數。
根據四川省教育考試院的規定,等級和賦分區間如下:
原始成績等級 | 人數比例 | 賦分區間 |
---|---|---|
A | 15% | 100-86 |
B | 35% | 85-71 |
C | 35% | 70-56 |
D | 13% | 55-41 |
E | 2% | 40-30 |
對于某一再選科目,考生該科目的合格性考試成績達到合格后,轉換時賦分起點為30分,滿分為100分。按照選擇性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劃定A、B、C、D、E共5個等級,各等級人數所占比例分別約為15%、35%、35%、13%和2%。將A至E五個等級內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原則,分別對應轉換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個分數區間,得到考生的等級分。
分數轉換公式為(Y2-Y)/(Y-Y1)=(T2-T)/(T-T1)
其中:
Y2:該科目原始成績分布區間最高分;
Y:為考生該科目的原始成績;
Y1:該科目原始成績分布區間最低分;
T2:該科目等級分區間最高分;
T:為考生該科目轉換后的等級分;
T1:該科目等級分區間最低分;
第一步,將同一門選擇性考試科目考生的原始分從高到低依次排序,按照分數轉換參數表確定的等級比例,依次將考生的原始分劃定A、B、C、D、E共5個等級,得到每個等級考生原始分的分布區間;
第二步,同一等級內,根據考生的原始分、所在等級的原始分區間和轉換分區間,按照分數轉換公式,計算得到考生的轉換分。
舉個例子,假設今年四川新高考考生的化學原始成績是75分,如何得到賦分后的成績(等級分)呢?具體是怎么計算的呢?
步驟一:按照原始成績排序,按照規定的等級比例應劃分到B等級,該科目B等級的原始分區間為82~61(僅是示例,實際各科目各等級原始分區間不固定);
步驟二:根據分數轉換參數設置,將B等級內該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轉換方法,轉換到85~71分數區間,根據轉換公式,該考生化學科目的等級分為:
(80-75)/(75-64)=(85-T)/(T-71)
解得:T約等于81(四舍五入取整),即該考生化學科目等級分為81分。
(轉換示意圖)
賦分規則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解決不同科目之間成績不可比的問題。它讓不同科目組合的考生在總分上有了可比性,保證了高考的公平性。而且,賦分規則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為科目難度差異導致的分數波動,滿足高校人才選拔需要。
云南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文科+理科人數)
福建省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歷史+物理人數)
河南省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文科+理科人數)
四川高考人數2024年多少人(2020-2023歷年文科+理科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