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最新排名第14位,位列黑龍江省內大學排名第1名,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國內排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之前的高校是:中山大學(全國第13名),排在之后的是:北京師范大學(全國第14名);在黑龍江省內位居哈爾濱工業大學之后的是:哈爾濱工程大學(省內第2名)。
2025年“軟科”、“校友會”、“武書連”、“Qs”、“U.S.News”等多家國內外高等教育評價機構發布了最新國內高校排行榜。哈爾濱工業大學屬于什么檔次,在全國排名第幾名?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整理的各大機構公布的詳細數據,歡迎參考!
1. 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校友會版)
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公布的數據看,哈爾濱工業大學2025年全國排名第1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2025 | 14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24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23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 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軟科版)
按軟科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哈爾濱工業大學2024年全國排名第1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4 | 16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2023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2022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3. 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QS版)
按QS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哈爾濱工業大學2024年全國排名第1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4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2023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2022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4. 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哈爾濱工業大學2023年全國排名第1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3 | 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2022 | 1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理工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黑龍江省內高校排名第1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所在地 | 性質 | 全國排名 |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哈爾濱市 | 公辦 | 14 |
2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哈爾濱市 | 公辦 | 61 |
3 | 東北林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哈爾濱市 | 公辦 | 97 |
4 | 東北農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哈爾濱市 | 公辦 | 98 |
注:省內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會2025中國大學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是 | 是否是211 | 是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工信部 |
創建時間 | 1920年 | 博士點數量 | 31 |
碩士點數量 | 41 | 學校類型 | 公辦 |
所在城市 | 黑龍江 哈爾濱市 | 辦學層次 | 985、211、雙一流、國重點、保研、研究生院、C9、E9、國防七子、101計劃 |
哈工大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學校住所地為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同時在山東省威海市和廣東省深圳市分別設有校區。學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確定為全國學習國外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兩所樣板大學之一,1954年進入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6所高校行列,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學校于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首批重點建設高校,1999年被確定為國家首批“985工程”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之一,2000年與同根同源的哈爾濱建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22年8個學科入選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名單。
學校大力賡續弘揚“銘記責任、竭誠奉獻的愛國精神;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求是精神;海納百川、協作攻關的團結精神;自強不息、開拓創新的奮進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傳統,堅持“穩、引、培、評”并舉,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建成了一支享有“八百壯士”美譽的師資隊伍。現有兩院院士38人(含雙聘),入選國家級高層次人才381人次、國家級青年人才347人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