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薪資排名前十名:清華大學(第1)、北京大學(第2)、中國科學院大學(第3)、浙江大學(第4)、復旦大學(第5)、上海交通大學(第6)、上海財經大學(第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8)、北京郵電大學(第9)、同濟大學(第10)。
大學生們備戰求職已疲于奔命,期盼能找到一份令人心馳神往的高薪工作。202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薪資排行榜近日新鮮出爐,這份權威榜單或將為求職路指引航向。讓我們一窺究竟,哪些學校畢業生最受青睞,哪些專業最吃香?
據悉,該榜單數據來源于國內頂尖招聘平臺,抽取了前50所高校畢業生工作3年后的平均薪酬水平,可算是較為權威。3年乃是畢業生真正步入職場的分水嶺,薪酬已趨于穩定,數據可信程度更高。
3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月薪TOP50高校榜單 | ||
排名 | 院校 | 平均月薪(元)排名院校 |
1 | 清華大學 | 17308 |
2 | 北京大學 | 16585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14923 |
4 | 浙江大學 | 14045 |
5 | 復旦大學 | 13831 |
6 | 上海交通大學 | 13607 |
7 | 上海財經大學 | 13500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13353 |
9 | 北京郵電大學 | 13119 |
10 | 同濟大學 | 12918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12764 |
12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12199 |
13 | 中國人民大學 | 12105 |
14 | 東南大學 | 11569 |
15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11517 |
16 | 中山大學 | 11415 |
17 | 武漢大學 | 11344 |
18 | 西安交通大學 | 11333 |
19 | 中國政法大學 | 11322 |
20 | 華中科技大學 | 11124 |
21 | 廈門大學 | 11118 |
22 | 上海大學 | 11060 |
23 | 華東理工大學 | 10862 |
24 | 中央財經大學 | 10779 |
25 | 北京科技大學 | 10566 |
26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 | 10508 |
27 | 北京工業大學 | 10471 |
28 | 華南理工大學 | 10430 |
29 | 天津大學 | 10425 |
30 | 北京理工大學 | 10410 |
31 | 南開大學 | 10390 |
32 | 大連理工大學 | 10367 |
33 | 湖南大學 | 10332 |
34 | 北京交通大學 | 10323 |
35 | 中國農業大學 | 10221 |
36 | 東華大學 | 10220 |
37 | 西北工業大學 | 10113 |
38 | 華東師范大學 | 9997 |
39 | 北京師范大學 | 9932 |
40 | 北京化工大學 | 9918 |
41 | 南京大學 | 9888 |
42 | 中南大學 | 9764 |
43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9717 |
44 | 武漢理工大學 | 9703 |
45 | 合肥工業大學 | 9684 |
46 | 中國礦業大學 | 9603 |
47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 9560 |
48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9537 |
49 | 東北大學 | 9524 |
50 | 重慶大學 | 9482 |
榜單揭曉,月薪最高的仍是我國高等教育最高學府——清華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達17308元,遙遙領先。
緊隨其后的是北京大學,平均薪資16585元。
這兩所超一線名校綜合實力強勁,培養出無數拔尖人才,成為企業工程師、金融家等重量級崗位的首選。
清北傲視群伙已是常態,更令人矚目的是排在第3至第10位的學校。
它們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和同濟大學。
整個前10大多是老牌名校,綜合辦學實力強大,在專業設置、師資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北郵、同濟專業強勢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工科大學中,北京郵電大學和同濟大學表現亮眼。
雖然兩校并非綜合實力名列前茅,但其各自強勢專業確實響當當。
北郵被譽為"信息黃埔",畢業生遍布華為、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年薪過百萬也不稀奇。
通信技術正處于發展黃金期,各路企業對相關人才爭搶不休。
同濟大學源遠流長,以土木工程見長,被譽為"建筑老八校"之一。
其測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等學科國內領先,為國內外大工程輸送了大批專業人士。
近年不論在上海還是其他地區工作,同濟畢業生都十分搶手,收入頗高。
深受金融行業偏愛
有意思的是,排在第7位的竟是上海財經大學,這所學校在實力排名并不太靠前,卻因為金融會計專業出眾,畢業生平均薪資高達13500元。
上財能位列前10,除了名校光環外,更多得益于金融行業的高薪福利。
金融從業人員收入普遍較高,上財作為國內第一財經類大學,向來是銀行等機構的人才搖籃,自然風光無限。
浙大、復旦等綜合性名校,高校實力越強,畢業生就越受企業青睞。
悲催的是,除上財以外,其他專業性大學平均薪資普遍在1萬-1.3萬區間。
這或許與大學畢業生職業分布有關,選擇公務員、教師等薪酬相對較低的行業占比更高。
從整體薪資水平來看,今年全國前50所高校畢業生平均薪資最高者為17308元,最低亦有9482元,整體向好。
然而,反觀專業分布卻不容樂觀。
理工科、金融經濟類大學占絕大多數,文史哲等傳統學科所剩無幾。
我國產業正加速向科技化、智能化升級,對創新型復合人才需求激增,導致人文社科類畢業生面臨嚴峻就業形勢。
語言類排名下滑
在新興專業風頭正勁的當下,語言專業卻有跌落神壇的趨勢。
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語言類第一大學,其畢業生平均薪資僅為9537元,在50強中墊底。
可見,近年小語種專業就業形勢并不太樂觀。
社會需求導向、產業升級方向決定了就業趨勢,新興專業更吃香,傳統專業正逐漸式微。
或許有讀者會有疑問,這份榜單只反映了薪資水平,并不能全面評判就業質量。
然而我們不能否認,收入待遇是選擇職業時極為重要的考量因素。
當前大學生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畢業后能拿到什么樣的薪酬直接關乎生活品質。
因此,薪資水平不啻為擇業時優先參考的指標。
展望未來,隨著產業升級,智能經濟、科技創新等領域將會主導就業市場。
而學校也要與時俱進,順應行業需求設置專業,培養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創新人才,使畢業生們能在未來激烈的職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推薦:
2024全國高校畢業生薪資排名一覽表(最新Top50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