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工智能專業最好的大學排名前十名:清華大學(全國第1,評級S)、南京大學(第2,評級S)、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3,評級S)、上海交通大學(第4,評級S)、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5,評級S)、北京大學(第6,評級A+)、哈爾濱工業大學(第7,評級A+)、浙江大學(第8,評級A+)、電子科技大學(第9,評級A+)、華中科技大學(第10,評級A+)。
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工智能(AI)作為引領未來科技革命的關鍵技術之一,其研究成果和創新能力的比拼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實力的重要指標。
且隨著央視2025年春晚中,機器人與人類共舞(扭秧歌)的節目《秧BOT》的驚艷亮相,再加上近日,我國杭州深度探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開發的DeepSeek成為行業的引領者,人工智能專業也引起人們新一輪的關注和熱議熱潮。
那么全國開設人工智能(AI)專業的大學都有哪些?比較好的學校有哪些?具體排行如何?下面,我們就根據《2024年ABC中國大學本科專業評級》來看一看全國AI人工智能專業大學最新排名,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學有沒有上榜?
評級 | 排序 | 高校名稱 | 省份 | 排名范圍 |
---|---|---|---|---|
S | 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前2% |
S | 2 | 南京大學 | 江蘇 | 前2% |
S | 3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安徽 | 前2% |
S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前2% |
S | 5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陜西 | 前2% |
A+ | 6 | 北京大學 | 北京 | 前2% |
A+ | 7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前2% |
A+ | 8 | 浙江大學 | 浙江 | 前2% |
A+ | 9 | 電子科技大學 | 四川 | 前2% |
A+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前2% |
A | 11 | 東南大學 | 江蘇 | 前10% |
A | 12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前10% |
A | 13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14 | 復旦大學 | 上海 | 前10% |
A | 15 | 北京郵電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16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17 | 中南大學 | 湖南 | 前10% |
A | 18 | 西北工業大學 | 陜西 | 前10% |
A | 19 | 武漢大學 | 湖北 | 前10% |
A | 20 | 中山大學 | 廣東 | 前10% |
A | 21 | 四川大學 | 四川 | 前10% |
A | 22 | 同濟大學 | 上海 | 前10% |
A | 23 | 山東大學 | 山東 | 前10% |
A | 24 | 吉林大學 | 吉林 | 前10% |
A | 25 | 華南理工大學 | 廣東 | 前10% |
A | 26 | 北京交通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27 | 北京理工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2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江蘇 | 前10% |
A | 29 | 天津大學 | 天津 | 前10% |
A | 30 | 南開大學 | 天津 | 前10% |
A | 31 | 西南交通大學 | 四川 | 前10% |
A | 32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33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34 | 東北大學 | 遼寧 | 前10% |
A | 35 | 廈門大學 | 福建 | 前10% |
A | 36 | 大連理工大學 | 遼寧 | 前10% |
A | 37 | 重慶大學 | 重慶 | 前10% |
A | 38 | 南昌大學 | 江西 | 前10% |
A | 39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黑龍江 | 前10% |
A | 40 | 湖南大學 | 湖南 | 前10% |
A | 4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江蘇 | 前10% |
A | 42 | 河海大學 | 江蘇 | 前10% |
A | 43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 前10% |
A | 44 | 蘇州大學 | 江蘇 | 前10% |
A | 45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前10% |
A | 46 | 鄭州大學 | 河南 | 前10% |
A | 47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 廣東 | 前10% |
B+ | 48 | 西南大學 | 重慶 | 前25% |
B+ | 49 | 暨南大學 | 廣東 | 前25% |
B+ | 50 | 武漢理工大學 | 湖北 | 前25% |
B+ | 51 | 中國礦業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52 | 華東理工大學 | 上海 | 前25% |
B+ | 53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54 | 蘭州大學 | 甘肅 | 前25% |
B+ | 55 | 北京工業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56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57 | 江南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58 | 重慶郵電大學 | 重慶 | 前25% |
B+ | 59 | 上海大學 | 上海 | 前25% |
B+ | 60 | 安徽大學 | 安徽 | 前25% |
B+ | 61 | 福建師范大學 | 福建 | 前25% |
B+ | 62 | 長安大學 | 陜西 | 前25% |
B+ | 63 | 北京化工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64 | 云南大學 | 云南 | 前25% |
B+ | 65 | 大連海事大學 | 遼寧 | 前25% |
B+ | 66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前25% |
B+ | 67 | 昆明理工大學 | 云南 | 前25% |
B+ | 68 | 河南大學 | 河南 | 前25% |
B+ | 69 | 河北工業大學 | 天津 | 前25% |
B+ | 70 | 太原理工大學 | 山西 | 前25% |
B+ | 71 | 福州大學 | 福建 | 前25% |
B+ | 72 | 山西大學 | 山西 | 前25% |
B+ | 73 | 華北電力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74 | 華南農業大學 | 廣東 | 前25% |
B+ | 75 | 湘潭大學 | 湖南 | 前25% |
B+ | 76 | 揚州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77 | 東華大學 | 上海 | 前25% |
B+ | 78 | 首都師范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79 | 中北大學 | 山西 | 前25% |
B+ | 80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 | 前25% |
B+ | 81 |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 北京 | 前25% |
B+ | 82 | 貴州大學 | 貴州 | 前25% |
B+ | 83 | 上海理工大學 | 上海 | 前25% |
B+ | 84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前25% |
B+ | 85 | 廣西師范大學 | 廣西 | 前25% |
B+ | 86 | 河北大學 | 河北 | 前25% |
B+ | 87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前25% |
B+ | 88 | 浙江師范大學 | 浙江 | 前25% |
B+ | 89 | 南京農業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90 | 西安理工大學 | 陜西 | 前25% |
B+ | 91 | 廣東工業大學 | 廣東 | 前25% |
B+ | 92 | 海南大學 | 海南 | 前25% |
B+ | 93 | 天津理工大學 | 天津 | 前25% |
B+ | 94 | 江西師范大學 | 江西 | 前25% |
B+ | 95 | 天津工業大學 | 天津 | 前25% |
B+ | 96 | 浙江工商大學 | 浙江 | 前25% |
B+ | 97 | 華中農業大學 | 湖北 | 前25% |
B+ | 98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前25% |
B+ | 99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前25% |
B+ | 100 | 長沙理工大學 | 湖南 | 前25% |
據榜單顯示,一共有100所大學上榜!其中,C9名校具有更大的優勢。
排名全國前2%的高校看,共有十所。其中,清華大學排名全國第一位,南京大學排名第二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第三位,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四位,北京大學排名第六位,哈爾濱工業大學排名第七位,浙江大學排名第八位。
排名前十位的高校中,C9名校就占了七所,實力由此可見一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排名第五位,這是非C9名校、非985高校之外的佼佼者,其人工智能專業實力之強,令人點贊。
而電子科技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分別排名第九位和第十位,也是人工智能專業中的實力強校。在排名前二十的高校中,東南大學排名第11位,西安交通大學排名第12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名第13位,復旦大學排名第14位。
北京郵電大學排名第15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第16位,中南大學排名第17位,西北工業大學排名第18位。武漢大學排名第19位。中山大學排名第20位。
從人工智能專業評級進入前100強的“雙非”高校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表現搶眼,排名全國第43位,位居全國前10%的行列。香港科技大學排名第47位,也有不俗的表現。
重慶郵電大學排名第58位,福建師范大學排名第61位,昆明理工大學排名第67位,揚州大學排名第76位,中北大學排名第79位,上海師范大學排名第80位,上海理工大學排名第83位。廣西師范大學排名第85位。
浙江師范大學排名第88位,西安理工大學排名第90位,廣東工業大學排名第91位,天津理工大學排名第93位,江西師范大學排名第94位,浙江工商大學排名第96位,長沙理工大學排名第100位。
雖然這些高校是“雙非”大學,但是從人工智能專業的角度看,極具性價比,可以作為選擇專業的重要參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