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全國高職院校(I類)排行榜最新排名第174位,位列山東省內高職院校排名第16名,為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國內排在東營科技職業學院之前的高校是: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I類全國第173名),排在之后的是:漯河職業技術學院(I類全國第175名);在山東省內位居東營科技職業學院之前的高校是:山東海事職業學院(I類省內第15名),排在之后的高校是:棗莊職業學院(I類省內第17名)。
2025年“校友會”、“金平果”、“軟科”、“快志愿”等多家國內外高等教育評價機構發布了最新國內高職院校排行榜。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屬于什么檔次,在全國排名第幾名?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各大機構公布的大學排名詳細數據,歡迎參考!
1.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全國排名一覽表(校友會版)
按校友會中國高職院校排行榜看,東營科技職業學院2025年全國高職院校排名(I類)第174位。
年份 | 全國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辦學層次 |
---|---|---|---|---|
2025 | 174(I類) |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 山東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2024 | 179(I類) |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 山東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注:以上參考的為校友會排名數據,校友會將中國高職院校按照優勢學科進行了分類,Ⅰ類院校為以工學門類學科專業為優勢的高職院校,Ⅱ類院校為以理學及人文社科門類學科專業為優勢的高職院校,Ⅲ類院校為以藝術、體育、經濟、管理、農學、教育學、醫學等門類學科專業為優勢的高職院校。
2.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全國排名一覽表(金平果版)
按金平果公布的中國高職院校排行榜數據看,東營科技職業學院2022年全國排名第999位。
年份 | 全國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2 | 999 |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 山東 | 綜合 |
在山東省內東營科技職業學院排名僅次于山東海事職業學院,排名第16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所在地 | 性質 | 全國排名 |
---|---|---|---|---|---|
14 | 山東服裝職業學院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泰安市 | 公辦 | 155(I類) |
15 | 山東海事職業學院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濰坊市 | 民辦 | 158(I類) |
16 |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東營市 | 民辦 | 174(I類) |
17 | 棗莊職業學院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棗莊市 | 公辦 | 196(I類) |
18 | 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區域高水平高職院校 | 濟南市 | 公辦 | 236(I類) |
注:省內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會2025中國高職院校排名榜 |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創建于1985年,是經山東省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近年來,先后榮獲“全國高職院校就業星級示范?!薄ⅰ吧綎|省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培育工匠精神優秀院?!薄ⅰ吧綎|省最佳社會聲譽高?!薄ⅰ吧綎|最佳品牌影響力高校”等榮譽稱號。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 厚德尚能 服務經濟 引領社會”的辦學宗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一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華泰集團、齊成控股、威瑪裝備3家企業成功獲批山東省產教融合型企業。二是突出服務本地導向,2022屆畢業生在齊成、華泰、威瑪等本地企業實習率上升到了76.33%,留用率上升到了40.86%,為地方企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技術技能人才支撐。三是堅持育訓并舉,依托良好辦學條件以及全國化工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全國機械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教育部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等資質,積極開展各類非學歷培訓服務,與縣直部門單位分別共建了網格學院、農民合作社學院、巾幗學院、退役軍人學院、樂安工匠學院、消防培訓中心、研學中心等教育培訓中心,先進經驗做法被省政法委、省婦聯等上級部門推廣。另外,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高職院校百萬擴招政策,三年時間招收培養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高素質農民、在職企業員工等人員1023人;依托國家開放大學函授教育資質,培養工程造價、電氣自動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函授學歷學生923人。四是助推地方產業技術創新,引進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五十五研究所、武漢理工大學廣饒化工研究院、青島科技大學廣饒橡膠工業研究院、中國晶體協會等科研院所,引進千人計劃專家、北京大學孫俊良教授等一批領軍人才,轉化落地“雙動力智能硫化機”等一批成果項目。五是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服務,依托學校創新創業中心,定期舉辦創業報告會、創業沙龍等活動,自2016年成立以來,創業中心累計入駐初創企業180余家,帶動創業從業人員1000余人,孵化成功遷出企業10家,中心先后獲評市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省級眾創空間。六是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發揮縣域辦學優勢,主動對接開展農業農村技術培訓與咨詢服務,培養現代農民,為鄉村振興貢獻職教力量,打造電商直播孵化基地,構建了“學院+基地+企業+農特”的電商支農幫扶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