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類大學有哪些?排名怎么樣?
福建理工類大學一共22所,其中福建最好的理工類大學排名依次是:福州大學(排名第1)、福建理工大學(排名第2)、廈門理工學院(排名第3)、閩江學院(排名第4)、泉州信息工程學院(排名第5)。
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智能填報平臺將這些院校在本省(福建省)的最低錄取分進行排序,得出的福建理工類大學排行榜,供2025年考生參考!
1、福建理工類一本二本院校排名榜一覽表(附2024物理類錄取分數線)
排名 | 學校名稱 | 類型 | 2024最低分 | 級別 | 性質 | 辦學層次 |
---|---|---|---|---|---|---|
1 | 福州大學 | 理工 | 610 | 本科 | 公辦 | 211,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計劃 |
2 | 福建理工大學 | 理工 | 553 | 本科 | 公辦 | 省重點 |
3 | 廈門理工學院 | 理工 | 550 | 本科 | 公辦 | 省重點 |
4 | 閩江學院 | 理工 | 541 | 本科 | 公辦 | 省重點 |
5 | 泉州信息工程學院 | 理工 | 472 | 本科 | 民辦 | |
6 | 閩南科技學院 | 理工 | 470 | 本科 | 民辦 | |
7 | 廈門工學院 | 理工 | 460 | 本科 | 民辦 | 省屬 |
8 | 泉州職業技術大學 | 理工 | 459 | 本科 | 民辦 | |
9 | 閩南理工學院 | 理工 | 459 | 本科 | 民辦 | |
10 | 福耀科技大學 | 理工 | 0 | 本科 | 民辦 |
2、福建理工類大專院校排名榜一覽表(附2024物理類錄取分數線)
排名 | 學校名稱 | 類型 | 級別 | 性質 |
---|---|---|---|---|
1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2 | 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3 |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4 | 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5 | 福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6 |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7 | 廈門軟件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8 |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9 |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10 | 福建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11 |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 | 理工 | 專科 | 公辦 |
12 | 福建黎明職業技術學院 | 理工 | 專科 | 民辦 |
福建理工類大學簡介:
1.福州大學
福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福建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學校創建于1958年,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經、管、文、法、藝、醫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重點大學。
學校校園環境優美、教學和科研設備先進、公共服務體系完善,不斷推進文化校園、智慧校園和生態校園建設。辦學主體位于旗山校區,在福州、廈門以及泉州等地擁有多個校區,校舍建筑面積171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總值超59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5億元;運動場地總面積2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圖書414.55萬冊,電子圖書930.9萬冊。
2.福建理工大學
福建理工大學坐落于素有“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發端于1896年清末著名鄉賢名士陳璧、孫葆瑨、力鈞和著名閩紳林紓、末代帝師陳寶琛創辦的“蒼霞精舍”,首開福州近代新式教育之風。1907年開始舉辦工科教育,開設了鐵路、電報兩科,解放前為享有盛譽的“福建高工”。1953年后分立為福建機電學校與福建建筑工程學校,并隨時代更迭幾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別更名為福建機電學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學院,被譽為福建“建筑業的黃埔軍校”“機電工程師的搖籃”。
2000年福建高級工業專門學校與福建中華職業大學合并組建福建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專科學校與福建職業技術學院合并升格為福建工程學院。2010年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2013年獲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增列為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2018年入選福建省示范性應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福建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21年獲批新一輪福建省博士學位授予培育單位。2022年入選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建設高校(A類)。2023年6月,教育部同意福建工程學院更名為福建理工大學。
3.廈門理工學院
廈門理工學院位于“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海上花園城市——廈門,是福建省屬公立本科大學,實行省市共建、以市為主的管理體制。學校秉持“以育人為本,為產業服務”的辦學理念,遵循“明理精工,與時偕行”的校訓,積極探索產學融合、校企合作、對外合作三位一體的服務地方發展道路,致力于建設成為“親產業、開放式、國際化”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