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審計大學全國最新排名第231位,位列江蘇省內大學排名第27名,為區域一流大學。
國內排在南京審計大學之前的高校是:廣東財經大學(全國第231名),排在之后的是:新疆農業大學(全國第235名);在江蘇省內位居南京審計大學之前的是:江蘇科技大學(省內第26名),排在之后的是:徐州醫科大學(省內第27名)。
2025年“軟科”、“校友會”、“武書連”、“Qs”、“U.S.News”等多家國內外高等教育評價機構發布了最新國內高校排行榜。南京審計大學屬于什么檔次,在全國排名第幾名?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整理的各大機構公布的詳細數據,歡迎參考!
1. 南京審計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校友會版)
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公布的數據看,南京審計大學2025年全國排名第231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2025 | 231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區域一流大學 |
2024 | 236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區域一流大學 |
2023 | 254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區域一流大學 |
2. 南京審計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軟科版)
按軟科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南京審計大學2024年全國排名第20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4 | 206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2023 | 190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2022 | 196 | 南京審計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財經 |
南京審計大學在江蘇省內高校排名僅次于江蘇科技大學,排名第27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所在地 | 性質 | 全國排名 |
---|---|---|---|---|---|
24 | 南京藝術學院 | 中國一流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83 |
25 | 南京財經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87 |
26 | 江蘇科技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鎮江市 | 公辦 | 226 |
27 | 南京審計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231 |
28 | 徐州醫科大學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徐州市 | 公辦 | 243 |
29 | 蘇州科技大學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蘇州市 | 公辦 | 266 |
30 | 南京工程學院 | 區域高水平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294 |
注:省內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會2025中國大學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83年 | 博士點數量 | 1 |
碩士點數量 | 8 | 學校類型 | 公辦 |
所在城市 | 江蘇 南京市 | 辦學層次 | 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南京審計大學是我國唯一一所以“審計”命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為我國審計高等教育發源地之一,因審而立、為審而存、依審而興、靠審而強。學校創建于1983年,1987年更名為南京審計學院,2002年南京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并入,2011年成為教育部、財政部、審計署與江蘇省人民政府“三部一省”共建高校,201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更為現名,2021年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需加強建設),2022年通過核查正式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同年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B類建設高校。
學校設有政府審計學院、會計學院等21個學院(教學部),國家審計研究院、審計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經濟與金融研究院等6個特色研究院;設立潤園、澤園、澄園、沁園書院,實行書院和學院“雙院制”育人模式。學校設有本科專業44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1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類)5個,江蘇高校品牌專業3個,江蘇省特色專業5個,省級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建設點5個;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虛擬教研室1個;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個、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6個。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2年,被評為首批“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高校”;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建校以來,累計培養近8萬名全日制畢業生,近半數從事審計及經濟監督工作。根據江蘇省高校招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發布的歷年《江蘇省本科畢業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和《江蘇省用人單位招聘情況調查報告》顯示,學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名列前茅;畢業生對母校的總體滿意度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逐年攀升,穩定在90%以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