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南京郵電大學全國最新排名第123位,位列江蘇省內大學排名第18名,為中國高水平大學。
國內排在南京郵電大學之前的高校是:長沙理工大學(全國第123名),排在之后的是:長江大學(全國第125名);在江蘇省內位居南京郵電大學之前的是:中國藥科大學(省內第17名),排在之后的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省內第18名)。
2025年“軟科”、“校友會”、“武書連”、“Qs”、“U.S.News”等多家國內外高等教育評價機構發布了最新國內高校排行榜。南京郵電大學屬于什么檔次,在全國排名第幾名?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整理的各大機構公布的詳細數據,歡迎參考!
1. 南京郵電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校友會版)
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公布的數據看,南京郵電大學2025年全國排名第12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2025 | 123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024 | 122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023 | 122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 南京郵電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軟科版)
按軟科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南京郵電大學2024年全國排名第8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4 | 85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2023 | 86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2022 | 92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3. 南京郵電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南京郵電大學2023年全國排名第8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3 | 89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2022 | 90 | 南京郵電大學 | 江蘇 南京市 | 理工 |
南京郵電大學在江蘇省內高校排名僅次于中國藥科大學,排名第18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所在地 | 性質 | 全國排名 |
---|---|---|---|---|---|
15 | 南京工業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85 |
16 | 南京醫科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04 |
17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08 |
18 | 南京郵電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23 |
1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27 |
20 | 南京中醫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南京市 | 公辦 | 135 |
21 | 江蘇師范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徐州市 | 公辦 | 146 |
注:省內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會2025中國大學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是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42年 | 博士點數量 | 8 |
碩士點數量 | 23 | 學校類型 | 公辦 |
所在城市 | 江蘇 南京市 | 辦學層次 | 雙一流、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原為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與江蘇省)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再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正式并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25個教學機構,在浦口區設有辦學點,另外還在揚州舉辦了獨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學校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學校構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系統、信息網絡、信息應用”五位一體的大信息發展格局,在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網絡空間安全、有機電子、集成電路、智能電網、光通信、智能制造、現代郵政、人口學等研究領域處于國內先進水平。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二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14項。近三年,新增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國家級科研課題570項;發表高質量論文6116篇。學校實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戰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協同創新戰略,與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和技術轉移分中心、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9個,與企業共建校企創新平臺43個。學校圍繞通信、物聯網等學科特色,完成了物聯網領域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到服務社會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