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全國最新排名第138位,位列浙江省內大學排名第8名,為中國高水平大學。
國內排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之前的高校是:陜西科技大學(全國第138名),排在之后的是:青島大學(全國第138名);在浙江省內位居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之前的是:浙江工商大學(省內第7名),排在之后的是:杭州師范大學(省內第8名)。
2025年“軟科”、“校友會”、“武書連”、“Qs”、“U.S.News”等多家國內外高等教育評價機構發布了最新國內高校排行榜。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屬于什么檔次,在全國排名第幾名?以下為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整理的各大機構公布的詳細數據,歡迎參考!
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校友會版)
按艾瑞深中國校友會大學排行榜公布的數據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5年全國排名第13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2025 | 138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024 | 134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023 | 140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2.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軟科版)
按軟科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4年全國排名第97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4 | 97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2023 | 91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2022 | 94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3.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全國排名一覽表(US.News版)
按US.News排名版大學排行榜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23年全國排名第13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類型 |
---|---|---|---|---|
2023 | 136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2022 | 124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浙江 杭州市 | 理工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在浙江省內高校排名僅次于浙江工商大學,排名第8位。
省內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所在地 | 性質 | 全國排名 |
---|---|---|---|---|---|
5 | 西湖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杭州市 | 民辦 | 87 |
6 | 浙江理工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杭州市 | 公辦 | 109 |
7 | 浙江工商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杭州市 | 公辦 | 115 |
8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杭州市 | 公辦 | 138 |
9 | 杭州師范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杭州市 | 公辦 | 145 |
10 | 溫州醫科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溫州市 | 公辦 | 150 |
11 | 溫州大學 | 區域一流大學 | 溫州市 | 公辦 | 159 |
注:省內排名由快志愿整理自校友會2025中國大學排名榜 |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雙一流 | 否 | 主管單位 | 省政府 |
創建時間 | 1956年 | 博士點數量 | 9 |
碩士點數量 | 20 | 學校類型 | 公辦 |
所在城市 | 浙江 杭州市 | 辦學層次 | 省重點、保研、研究生院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是一所電子信息特色突出,經管學科優勢明顯,工、理、經、管、文、法、藝等多學科相互滲透的研究教學型大學。學校始創于1956年,初名杭州航空工業財經學校,而后歷經杭州航空工業學校、浙江電機專科學校、浙江機械工業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管理學校、杭州無線電工業學校等時期,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杭州電子工業學院,2003年原杭州出版學校整體并入,2004年更名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校先后隸屬于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信息產業部等中央部委,2000年實行浙江省與信息產業部共建、以浙江省管理為主的辦學管理體制,2007年成為浙江省與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共建高校,2015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堅持立足浙江、依托行業、面向世界、服務社會、支持國防,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優良傳統,弘揚“篤學力行、守正求新”的校訓精神,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在眾多領域參與并完成了一系列國家“六五”至“十三五”計劃重點攻關、“973”“863”等高科技攻關和國家、省部基金科研項目。現有“中國—奧地利人工智能與先進制造‘一帶一路’國家聯合實驗室”、腦機協同智能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EDA創新中心”等4個國家級平臺,省部級科創平臺54個。2016年以來,累計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產業創新獎1項。2023年實到科研經費突破7億元。學校著力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布局15個地方研究院和25個技術轉移分中心,逾300個校企科研平臺為當地企業解難賦能,在推動地方和產業數字化轉型上作出了積極貢獻。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強,獲“中國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授權專利轉讓數量列中國高校專利排行榜第13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