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城市學院,學校辦學實力強,校園環境優美,學校共開設9個學院,42個本科專業,那么東莞城市學院王牌專業有哪些,排名怎么樣?學什么專業好?
1、廣東省級特色專業6個:財務管理、數字媒體藝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軟件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2、省重點、培育專業專業2個:金融學、工商管理。
這些都是東莞城市學院優勢特色專業,是本校排名最好的專業,也是志愿填報熱門選擇的專業,就業率高,薪資待遇前景都不錯!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東莞城市學院專業排名榜,歡迎參考!
東莞城市學院王牌專業排名(應用型):會計學(全國第23名)、數字媒體藝術(全國第8名)、保險學(全國第9名)、物流管理(全國第27名)、財務管理(全國第40名)、軟件工程(全國第53名)、印刷工程(全國第2名)、安全工程(全國第14名)、金融學(全國第45名)、法學(全國第55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
A+ | 23 | 會計學 | 6★ | 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 |
A+ | 8 | 數字媒體藝術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9 | 保險學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27 | 物流管理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40 | 財務管理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53 | 軟件工程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2 | 印刷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4 | 安全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45 | 金融學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55 | 法學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64 | 工商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16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28 |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6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31 | 社會工作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34 | 表演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1 | 商務英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4 | 機械電子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5 | 人力資源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79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98 | 英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1.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財務管理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簡單的說,財務管理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財務管理是研究如何通過計劃、決策、控制、考核、監督等管理活動對資金運動進行管理,以提高資金效益的一門經營管理學科。
2.數字媒體藝術
數字媒體藝術是一個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科學、藝術和人文”的理念。
3.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研究各種工業機械裝備及機電產品從設計、制造、運行控制到生產過程的企業管理的綜合技術學科。本專業任務是運用先進制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復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產品智能化的設計與制造。該專業已成為裝備制造業、汽車工業、材料工業、機電產品等工業技術的龍頭,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各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4.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是一門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構建和維護有效的、實用的和高質量的軟件的學科。它涉及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軟件開發工具、系統平臺、標準、設計模式等方面。在現代社會中,軟件應用于多個方面。典型的軟件有電子郵件、嵌入式系統、人機界面、辦公套件、操作系統、編譯器、數據庫、游戲等。同時,各個行業幾乎都有計算機軟件的應用,如工業、農業、銀行、航空、政府部門等。這些應用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
5.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際經濟與貿易(簡稱“國貿”)是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跨國投資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門學科。國貿是屬于經濟學門類中經濟與貿易專業類的一個專業。
東莞城市學院(Dongguan City University)是由廣東鴻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本科層次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為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 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為獨立學院,于2021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轉設,更名為東莞城市學院。
學校加大教師出國(境)研修、講學的力度,派遣教師和管理人員赴國外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的高校進行訪問、研討,為教師提供優質的學術及教學交流平臺,持續促進學校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