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學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百色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學校還勉強吧,學校環境一般,學習氛圍一般,學生們各有各的想法,比如有的喜歡戶外活動例如打籃球,騎行等,室內的有游戲了!估計其他學校也差不多吧
口碑2:
大學都差不多吧,只不過看個人咯
口碑3:
學校是地方院校二本,師資力量不錯,但是學校新校區仍在建設當中,基礎設施相對于沒有那么完善。學校位于山上,距離市區不是很遠,但平時只有一路公交車到達市區,出行不方便。加上沒有公交車直達火車站,學生來學校只能自己滴滴或者拼車。
口碑4:
有待發展,前景還是可以的,坐落在紅城百色,民風淳樸,但各項設施發展還不夠完善,澄碧新校區在建設之中,學校努力壯大本校師資力量
口碑5:
學校還勉強吧,學校環境一般,學習氛圍一般,學生們各有各的想法,比如有的喜歡戶外活動例如打籃球,騎行等,室內的有游戲了!估計其他學校也差不多吧
口碑6:
很人性化,老師很熱情,師生關系融洽,有好多活動。
口碑7:
有點是在紅色革命老區,學校有這濃厚的歷史文化和良好的學習氛圍,缺點就是起點比較低,不過相信以后會慢慢好的
口碑8:
目前學校分為新舊兩個校區,舊校區宿舍教學樓比較老,位于市區。新校區比較偏遠,目前都是工地,只有兩趟公交到達,學生出行多數是電驢或者打車。校園環境跟配置總體來說一般教師隊伍也不是特別好
口碑9:
不錯這個專業在廣西來說還是很不錯的,就業前景很好,看個人本事,最好考研,這樣比較好,因為這個專業是要深入研究的
口碑10:
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都很好,有很多臺灣的老師。學校的學習氛圍良好。學校食堂菜品種類豐富,還有飲品甜品小吃,我覺得最好吃的是烤鴨腿。學校生活和學習環境不錯,宿舍有空調,配套設施完備。學校財務管理專業和工程建筑類專業最熱門。學校學費適中,同類學校中還算便宜。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百色學院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百色學院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百色學院全國排名第421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538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700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607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百色學院 | 校友會 | 421 | 廣西 百色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百色學院 | 軟科 | 538 | 廣西 百色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百色學院 | 武書連 | 700 | 廣西 百色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百色學院 | 錄取難易度 | 607 | 廣西 百色市 | 綜合 | 區域知名大學 |
百色學院簡介:
【發展歷程】百色學院是2006年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源于1938年成立的廣西省立田西師范學校,歷經廣西省立百色師范學校、百色師范專科學校、百色地區師范學校、右江民族師范專科學校、右江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階段。86年來,學校堅持在“老、少、邊、山、庫”地區辦學,積淀了特色鮮明的石磨文化:“團結合作、艱苦奮斗、克難攻堅、磨礪成才”,立足百色老區獨有的“革命性、民族性、邊疆性”優勢資源,走出一條艱苦創業的發展之路。升本以來,學校轉型發展經歷了十幾年的探索、初成、深化、成型四個階段,凝練了建設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和培養具有百色精神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定位,構建了百色精神鑄紅魂“三全育人”體系和“雙元制+雙園制”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雙系驅動”育人模式,形成了“紅色鑄魂、學以致用”的辦學特色。秉承“志遠行敏、德高業精”校訓,學校為社會輸送了16萬余名具有百色精神特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國防鞏固作出了突出貢獻。
【學科專業】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內涵建設。現有17個二級學院,57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8個專科(高職)專業。獲得自治區級重點學科5個,自治區級一流學科B類2個,廣西民族院校特色學科1個,自治區級優勢特色專業群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自治區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自治區級特色專業13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形成以人文社會類學科專業集群為基礎,產業服務類學科專業集群為主導,多學科專業協同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面向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收全日制學生22876人。
【教學成果】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成果豐碩。有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其中1門再次被認定為國家級一流課程;立項建設133門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自治區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立項1門。建成校級應用型課程14門、紅色微型經典課程182門;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共建成45門,全部入選學堂在線慕課平臺;11門課程入選首批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獲得自治區級以上各類教育教學平臺11個;形成校政企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共建“雙主體”聯合培養平臺32個,共建教學科研基地444個,共建產業學院、行業教育機構9個,其中自治區級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2個;與企業共同進行5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獲得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40項。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57項,發表教研論文885篇;獲得自治區級以上教學獎88項。獲得自治區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29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7項),自治區級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得自治區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自治區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自治區級教學團隊6個(其中,5個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教師教育學科教學團隊),廣西高校區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1個,自治區級眾創空間1個,廣西創新人才培養基地3個,是廣西教師教育重點研究基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