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怎么樣好不好,全國排名多少?
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被軟科評為B+等級,全國排名第33位,實力僅次于上海大學;在安徽省內排名第1位,排在合肥工業大學之上。
以下為新高考網根據軟科發布的2024年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整理的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具體排名情況,歡迎參考!
在2024年軟科發布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排名中,共有68所大學上榜。其中,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33名,僅排在北京工業大學和上海大學之后。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省份 |
---|---|---|---|---|
28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福州大學 | B+ | 福建 |
29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江蘇 |
30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中南大學 | B+ | 湖南 |
31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北京工業大學 | B+ | 北京 |
32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上海大學 | B+ | 上海 |
33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安徽大學 | B+ | 安徽 |
34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蘭州大學 | B+ | 甘肅 |
34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四川 |
36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重慶郵電大學 | B+ | 重慶 |
37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安徽 |
38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寧波大學 | B+ | 浙江 |
在安徽省,共有2所高校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躋身軟科專業排名榜單,安徽大學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位列安徽省內第1名,超越了合肥工業大學。
省內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城市 | 全國排名 |
---|---|---|---|---|---|
1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安徽大學 | B+ | 合肥 | 33 |
2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合肥 | 37 |
在最新的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中,安徽大學共有91個專業上榜。其中,安徽大學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了B+級評價,與此實力水平和就業率相近的專業有測繪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社會學、哲學等,詳見如下。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
財政學 | 安徽大學 | B |
旅游管理 | 安徽大學 | A |
生物制藥 | 安徽大學 | B+ |
測繪工程 | 安徽大學 | B+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安徽大學 | B+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安徽大學 | B+ |
社會學 | 安徽大學 | B |
哲學 | 安徽大學 | B |
歷史學 | 安徽大學 | B+ |
電子信息工程 | 安徽大學 | A |
化學 | 安徽大學 | B+ |
安徽大學的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類別為教育學類,隸屬于安徽大學集成電路學院。2024年安徽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全國共招生175人,學費為6480元/年。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本科)培養目標:具備堅實的數學、物理基礎,掌握從事微電子學專業相關研發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實驗技術,掌握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半導體器件的設計方法和制造工藝,熟悉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具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自我更新和不斷創新的能力,能適應微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在個人素質方面,具有全面的文化素質、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適應新環境、新群體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語言(中、英文)和計算機運用能力。本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5年左右預期可以達到以下目標:目標1:具備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操守、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適應市場經濟對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領域工程技術人才的要求;目標2:具備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在微電子科學與工程領域從事新產品與新技術的研發工作;目標3:具有獨立分析解決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相關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綜合考慮社會、環境、法律、經濟、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響,從事新型器件與工藝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檢測等工作,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目標4:重視溝通交流,能夠很好的融入團隊,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決策能力,具備一定的國際化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能力,能夠作為項目、崗位或部門的負責人從事生產、營銷、行政等管理工作。主要課程: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半導體器件工藝、微電子封裝技術、EDA與VLSI設計方法學、電子線路、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線性系統、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微機原理及應用、數字信號處理等。就業去向:國家機關、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集成電路設計、微電子器件制造、電子、通信以及與電子信息技術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并可繼續攻讀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科學及其它電子信息類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電子科學與技術;博士學位授權點:電路與系統、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學位授權點:電路與系統、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電子與通信工程、集成電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