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學院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常州工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城市靈秀,經濟發達,人文興盛。母校常州工學院多方位發展,培養出許多實踐類人才,社會資源豐富,校企合作較多,可以獲得豐富的大學實踐經驗。
口碑2:
因為沒有別的大學經驗,沒法對比,個人感覺師資力量還好,有的人學習刻苦,有的人整天玩,這個全看個人,食堂菜性價比還不錯,吃厭了可以去外面吃,南門?的小吃攤子挺多,那邊交通方便,因為靠近車站,節假日公交車必定很擠,我經常走去學校。
口碑3:
一般般,新校區不錯。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很好。。。。。。。。。。。。。。。。。。。。。。。。。
口碑4:
校園環境非常好,包括教學樓,宿舍,各個建筑,校園環境在我看來是絕對的。宿舍四人間居多,上床下桌,獨衛無淋浴,有空調,6平方左右單獨陽臺,見過高校沒陽臺衣服掛走廊,人在下面走,水從頭上來。甚至陽臺不能掛,只能掛宿舍里的。地板是白瓷磚,很干凈,浴室是一幢宿舍樓一個。整體宿舍環境在我看來絕對是江蘇本科前列(可能見識不夠)。教學樓稱得上窗明幾凈。
口碑5:
學校雖然挺小的,但是也很有氛圍,食堂的飯菜便宜好吃,澡堂比較遠,走過去要好久,學校的年份比較久遠,所以宿舍的環境并不好,但是周邊吃的很多
口碑6:
個人覺得讀什么大學都是一樣的,最重要的是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去學習東西,說的不好聽廈門大學不學東西,出來還不如一個已經工作了3年的專科生,所有的東西決定權在你自己的手里面
口碑7:
學校一般,普通本二。在江蘇常州,優點是交通方便,常州也很發達。缺點是學校真的一般,而且有些方面很莫名其妙,老師也不負責任,書記還很讓人討厭。
口碑8:
學校學習氛圍輕松,老師授課全面。但對基礎學科缺少一定的重視。學校對學生管理非常松散,學生與學校沒有什么關系,開放自由。總體來說,學校五分。
口碑9:
優點:地處常州,學校環境不錯。現在常州有了地鐵,也比較方便。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較長,方便同學學習。劣勢:二本。學校要求比較多,大四課較其他學校比算多的吧。
口碑10:
是一所普通二本學校,偏工科類類學校,學校整體水平還好,大部分是高考分數考的不錯但是選修課拿了一個C的學生,所以你進去后會發現身邊有一些一本分數線或者臨近一本分數線的同學,所有從生源角度,學生的整體素質還OK(當然我指的是軟件工程專業),學校16年開始遷至新北區的新校區,新校區環境更佳,本部都是理工科,(藝術系在分部哦),新校區各個設施齊全。師資方面軟件系老師水平還不錯,大多教你一些偏實踐的東西,很多老師有自己的小公司,所以你可以大一大二時申請去實習,他們平時也樂于教大家,有生活上的問題也可以咨詢,總體來說師資力量OK,建議一些可能高考沒有發揮好,能靜下心來好好搞點實踐的學生就讀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常州工學院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常州工學院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常州工學院全國排名第331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325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516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627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常州工學院 | 校友會 | 331 | 江蘇 常州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常州工學院 | 軟科 | 325 | 江蘇 常州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常州工學院 | 武書連 | 516 | 江蘇 常州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常州工學院 | 錄取難易度 | 627 | 江蘇 常州市 | 理工 | 區域知名大學 |
常州工學院簡介:
常州工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坐落在經濟發達、文教昌盛、交通便捷、美麗富饒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常州。
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常州師范專科學校(籌)成建制并入常州工學院,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整合學科資源、凝練學科方向,大力推進一流應用型學科建設,現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4個江蘇省“十四五”重點學科,獲批江蘇高校文化創意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建設單位;江蘇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2個,常州市重點實驗室9個,省工程研究中心4個,建有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化工危廢與工業固廢協同處置、報廢汽車綠色精細拆解與利用等行業聯合創新實驗室。累計建有省部級及以上重點實驗室、公共服務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30個。擁有空天地信息感知與無人機應用研究、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等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建有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有融研發、生產和實踐于一體的常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常州工學院大學科技園以及數控技術應用及裝備、軟件、建筑工程技術等10個校內產學研一體化中心。擁有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常州分院、常州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研究院、常州工學院先進制造產業研究院等23個社科研究智庫平臺。學校近五年以第一申報單位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74項,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550余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19項,授權發明專利316件,牽頭、參與制定各類標準28項,縱橫向到賬經費近7億元,學校科技創新與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學校開展了與常州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培養經驗豐富、積累深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