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怎么樣好不好,全國排名多少?
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被軟科評為B+等級,全國排名第10位,實力僅次于武漢科技大學;在陜西省內排名第1位,排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之上。
此外,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還是國家級特色專業!
以下為新高考網根據軟科發布的2024年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整理的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的具體排名情況,歡迎參考!
在2024年軟科發布的采礦工程專業大學排名中,共有27所大學上榜。其中,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10名,僅排在山東科技大學和武漢科技大學之后。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省份 |
---|---|---|---|---|
5 | 采礦工程 | 北京科技大學 | A | 北京 |
6 | 采礦工程 | 重慶大學 | B+ | 重慶 |
7 | 采礦工程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山西 |
8 | 采礦工程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山東 |
9 | 采礦工程 | 武漢科技大學 | B+ | 湖北 |
10 | 采礦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陜西 |
11 | 采礦工程 | 安徽理工大學 | B+ | 安徽 |
12 | 采礦工程 | 河南理工大學 | B+ | 河南 |
13 | 采礦工程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湖北 |
14 | 采礦工程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B+ | 遼寧 |
15 | 采礦工程 | 昆明理工大學 | B+ | 云南 |
在陜西省,共有2所高校的采礦工程專業躋身軟科專業排名榜單,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位列陜西省內第1名,超越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省內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城市 | 全國排名 |
---|---|---|---|---|---|
1 | 采礦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西安 | 10 |
2 | 采礦工程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B | 西安 | 20 |
在最新的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中,西安科技大學共有58個專業上榜。其中,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獲得了B+級評價,與此實力水平和就業率相近的專業有消防工程、安全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等,詳見如下。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
應急技術與管理 | 西安科技大學 | A+ |
消防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安全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A |
采礦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礦物加工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地質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遙感科學與技術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測繪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資源勘查工程 | 西安科技大學 | B |
西安科技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類別為哲學類,隸屬于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2024年西安科技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在全國共招生183人,學費為6480元/年。
采礦工程系源于1938年成立的西北工學院礦冶系采礦組,發展歷經西安交通大學采礦系、西安礦業學院采礦系和西安科技大學能源學院采礦工程系。經過70余年的發展,在劉聽成、吳紹倩(女)、陳志學、唐祖章、石平五等一大批具有深厚學術造詣和良好師德風范的老一輩教師的帶領和培養下,經過幾代人的團結協作、艱苦奮斗、不斷改革進取,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形成了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開采損害與環境保護、開采系統與工藝優化、井工與露天開采等協調發展的特色專業格局,培育了一支敬業奉獻、吃苦耐勞、結構合理、勇于創新和積極進取的師資隊伍。采礦工程系現有專任教師39人、實驗教師7人,其中正高職稱12人(博導7人)、副高職稱10人、中級職稱1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7人、碩士學位的7人。擁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礦業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優秀教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陜西省“三秦學者”特聘教授、陜西省“三五人才”、陜西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獲得者和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等優秀人才。教學、科研團隊先后被評為“陜西省教學團隊”、“陜西省創新團隊”和“陜西省師德先進集體”等稱號。采礦工程系開辦的采礦工程專業在成立之初就招收五年制本科,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4年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04年被評為陜西省名牌專業,2007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2010年采礦工程系教學團隊被評為陜西省省級教學團隊,2011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專業和陜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2年通過了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2015年通過專任認證復評,采礦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分別于2009年和2013年被評為陜西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采礦工程專業遵循“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建設思路,立足西部和煤炭開采行業,不斷進行科技創新,為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近3年采礦工程專業教師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陜西省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縱向課題以及大型企業委托項目200余項,其中國家級科研項目10余項。近3年科研經費總額3820.88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612.15萬元,橫向科研經費3208.73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省部級獎20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11項,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采礦工程專業生源質量在穩步提高,畢業生供不應求。畢業生秉承“勵志圖存、自強不息”的學校精神,扎根基層、吃苦耐勞、勇于創新,受到用人單位的充分肯定。70余年來,采礦工程系培養了三千余名高級專門人才,在全國煤炭工業和相關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涌現出全國煤炭工業先進工作者伍永平、長期扎根于邊疆煤炭工業的“吳登云式好干部”吳甲春和“感動中國的礦工十大杰出人物”陳蘇社等一大批知名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