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怎么樣好不好,全國排名多少?
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被軟科評為B+等級,全國排名第54位,實力僅次于河南科技大學;在陜西省內排名第3位,排在西安理工大學之上。
此外,長安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還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還被評為了C-類學科專業,為長安大學王牌專業之一,實力雄厚,畢業生就業率也一直名列前茅!
以下為新高考網根據軟科發布的2024年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整理的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具體排名情況,歡迎參考!
在2024年軟科發布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大學排名中,共有106所大學上榜。其中,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位列全國第54名,僅排在中國農業大學和河南科技大學之后。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省份 |
---|---|---|---|---|
49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廣東工業大學 | B+ | 廣東 |
50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合肥工業大學 | B+ | 安徽 |
51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青島科技大學 | B+ | 山東 |
52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中國農業大學 | B+ | 北京 |
53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河南科技大學 | B+ | 河南 |
54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長安大學 | B+ | 陜西 |
55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湖南大學 | B+ | 湖南 |
56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南京師范大學 | B+ | 江蘇 |
57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天津商業大學 | B+ | 天津 |
58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常州大學 | B+ | 江蘇 |
59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南昌大學 | B+ | 江西 |
在陜西省,共有5所高校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躋身軟科專業排名榜單,長安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位列陜西省內第3名,超越了西安理工大學。
省內排名 |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城市 | 全國排名 |
---|---|---|---|---|---|
1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西安 | 1 |
2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西北工業大學 | A | 西安 | 15 |
3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長安大學 | B+ | 西安 | 54 |
4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西安理工大學 | B+ | 西安 | 59 |
5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B | 咸陽 | 73 |
在最新的軟科中國大學專業排名榜中,長安大學共有79個專業上榜。其中,長安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獲得了B+級評價,與此實力水平和就業率相近的專業有建筑學、思想政治教育、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等,詳見如下。
專業名稱 | 院校名稱 | 專業評級 |
---|---|---|
機器人工程 | 長安大學 | B+ |
物聯網工程 | 長安大學 | A |
經濟統計學 | 長安大學 | B+ |
建筑學 | 長安大學 | B+ |
思想政治教育 | 長安大學 | B+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長安大學 | B+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長安大學 | B+ |
自動化 | 長安大學 | B+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長安大學 | B+ |
廣告學 | 長安大學 | B+ |
人工智能 | 長安大學 | B+ |
長安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類別為哲學類,隸屬于長安大學汽車學院。2024年長安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在全國共招生86人,學費為6600元/年。
010年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被教育部批準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2014年本學科獲“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陜西省教學團隊建設項目,我系教師開設的“新能源、汽車與PM2.5”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發動機原理”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我校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主要特色和優勢在于培養具備汽車發動機、汽車電子控制、交通新能源開發與應用、汽車節能與環保等領域的專業基礎知識,集機、電、熱技術于一身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獲得過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早在1986年我校汽車發動機領域的專家周允教授和邊耀璋教授參與和主持完成的國家課題解放牌汽車四大件改造技術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項目的同時,還設計了CA-10B汽車發動機梨形燃燒室氣缸蓋,直接應用于解放CA-10B型汽車,取得了顯著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近年來本學科依托陜西省重點實驗室“交通新能源開發、應用與汽車節能實驗室”和“全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專業委員會西安試驗檢測中心”,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本專業一次就業率高于97%。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城市。主要就業方向:發動機制造企業、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電子制造企業、石油化工企業、汽車運輸企業、高等學校及相關科研院所,如: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汽車集團乘用車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