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樣?值得讀嗎?在高考志愿填報時,這些都是廣大考生和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校友評價、學校排名、學校簡介等,比較能夠客觀反映學校的真實情況,歡迎參考!
南開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口碑1:
優點:學校綜合水平不錯,學生在校期間機會很多,有很好的學習機會,能夠培養很好地學習習慣。
缺點:理論知識多余實踐知識,科研氛圍不錯,但不適合就業。
口碑2:
南開大學是中國名校,學術氛圍較為濃厚,
食堂不錯?新校區宿舍條件升級
學校學費我所讀的專業是五千,大部分專業也都是五千
口碑3:
我覺得這個學校非常不錯,這個學校歷史悠久,環境也不錯,又是我們大家都想去的學校,在這個學校全都是人才,比較有競爭力,在你追我趕的環境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口碑4:
學術氛圍好?選課自由?校園環境好尤其津南校區?老師都很嚴謹?學生素質也很高?在這里學習有努力的意識和動力?校園活動也很豐富?可以充分發揮你的個人能力?天津地理位置也不錯
口碑5:
南開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入選首批“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被譽為“學府北辰”。
口碑6:
是個老名牌學校,有著悠久的歷史,學習氛圍很濃,有著和校史一樣古老的舊校區和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校區。
口碑7:
本科教育很厲害,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很給力,學生特別有人權,如果老師講課不好,學校會對老師進行一些處罰。我是研究生,二胎生的,沒有本科生那么受學校的疼愛,不過學校的硬件設施特別好,只要你有才華,只要你敢干,學校就會給你提供一切有利的條件。
口碑8:
學校還是很強的,985.211,被大家熟知。求職的時候挺有優勢,企業都很認可南開,畢竟歷史積淀和人才培養成果在那。
口碑9:
優點:南開大學新校區津南校區校內生活條件非常好,像宿舍、食堂、體育館等的設施都相當齊全;
缺點:校區地處天津郊區,出行不便
口碑10:
南開大學(Nankai?University,?NKU),簡稱南開[1],肇始于1904年,正式成立于1919年,是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湖南長沙合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往云南昆明,長沙臨時大學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2],為中華民族振興和國家富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3]1946年回天津復校并改為國立。新中國成立后,經歷高等學校院
以上只是部分網友的評價,對于南開大學怎么樣好不好,相信已經有了初步判斷~
最后祝大家能考上心儀的大學!
南開大學全國排名
根據校友會排行榜數據看,南開大學全國排名第11位,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21位,在武書連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25位,在錄取難易度大學排行榜中排名第12位。
院校 | 排行榜 | 排名 | 所在地 | 類型 | 辦學層次 |
---|---|---|---|---|---|
南開大學 | 校友會 | 11 | 天津 南開區 | 綜合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 |
南開大學 | 軟科 | 21 | 天津 南開區 | 綜合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 |
南開大學 | 武書連 | 25 | 天津 南開區 | 綜合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 |
南開大學 | 錄取難易度 | 12 | 天津 南開區 | 綜合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 |
南開大學簡介:
南開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母校。學校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由近代愛國教育家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1937年校園遭侵華日軍炸毀,學校南遷,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津復校并改為國立。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深化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建南開特色“公能”素質教育體系。學校有在籍學生34636人,其中本科生17305人、碩士研究生11772人、博士研究生5559人。有本科專業84個;可授予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1個,可授予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2個,不在一級學科覆蓋下的二級博士點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有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6個,“強基計劃”專業7個,各類國家級實驗教學、教材建設、文化傳承、創新創業等基地平臺10余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9門,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獎9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8項。
學校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著力培養造就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家型教師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291人,其中教授962人、副教授908人;有博士生導師1070人、碩士生導師958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7人,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8人、青年拔尖人才37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55人、青年學者37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0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7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0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7人,“973計劃”、“86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40余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