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605分左右(603分、604分、605分、606分、60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安徽歷史類考生60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安徽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數線,安徽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62分。安徽歷史類60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歷史類60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合肥工業大學(最低607分)、安徽大學(最低596分)、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最低591分)、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最低589分)、安徽大學(最低586分)。
省外:河海大學(最低607分)、暨南大學(最低606分)、東華大學(最低605分)、上海大學(最低604分)、西南交通大學(最低60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安徽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0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909名到第3012名,共有104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安徽歷史類60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合肥工業大學 | 公辦 | 607 | 2769 | 本科 |
2 | 安徽大學 | 公辦 | 596 | 4045 | 本科 |
3 |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 公辦 | 591 | 4732 | 本科 |
4 |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 | 公辦 | 589 | 5022 | 本科 |
5 | 安徽大學 | 公辦 | 586 | 5388 | 本科 |
2、2025安徽歷史類60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廈門大學 | 公辦 | 607 | 2772 | 本科 |
2 | 河海大學 | 公辦 | 607 | 2704 | 本科 |
3 | 暨南大學 | 公辦 | 606 | 2800 | 本科 |
4 | 江南大學 | 公辦 | 605 | 3000 | 本科 |
5 | 東華大學 | 公辦 | 605 | 2983 | 本科 |
6 | 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604 | 3089 | 本科 |
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公辦 | 604 | 3074 | 本科 |
8 | 上海大學 | 公辦 | 604 | 3035 | 本科 |
9 | 深圳大學 | 公辦 | 603 | 3249 | 本科 |
10 | 西南交通大學 | 公辦 | 603 | 3171 | 本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60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安徽錄取線都在605分左右(共有141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簡介:
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合肥工業大學、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設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的建設是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推動皖江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國家優質教育資源與地方資源相結合的典型范例,開創了高等教育合作辦學的新模式。2012年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首屆招生,宣城校區與合肥校區按兩個代碼,面向全國一本線以上招生,學生完成學業后,按照合肥工業大學學籍管理規定等有關要求,符合畢業條件的頒發同一合肥工業大學本科學歷證書,達到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同一學士學位證書。
宣城校區是合肥工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對宣城校區實行一體化管理。宣城校區依托合肥工業大學學科優勢,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進行宣城校區專業建設,依托學校現有的辦學優勢,以建設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專業為起點,逐漸形成與合肥兩個校區互為依托的專業布局。學校負責規劃籌建、學科建設、專業設置、教學組織、師資隊伍、學生管理、質量監督、招生就業等,保證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學生培養質量。學校組織精干、高水平的教師隊伍落地宣城,作為宣城校區教學的中堅力量。宣城校區目前設有機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計算機與信息系、電氣與自動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設工程系、生態環境系、物流管理系、經濟與貿易系、文法系、英語系、食品科學系等12個系,1個基礎部,共有23個本科專業,不斷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實現與合肥校區差異化發展。目前,宣城校區有在校生10386名。
河海大學簡介:
河海大學是一所擁有109年辦學歷史,以水利為特色,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實施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雙一流”建設以及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百多年來,學校在治水興邦的奮斗歷程中發展壯大,被譽為“水利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水利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學校在南京市、常州市設有西康路校區、江寧校區和常州校區。
學校設有水文水資源學院、水利水電學院、港口海岸與近海工程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環境學院、電氣與動力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農業科學與工程學院、水土保持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新能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海洋學院、地理與遙感學院、數學學院、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系、大禹學院、未來技術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河海里爾學院等專業院系。學校現有教職工3636名,具有高級職稱的1654名;現有院士5人(其中外籍院士3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3人次,省部級各類人才培養計劃600余人次,博士生導師604人。現有各類學歷教育學生5萬余名,其中研究生18536人,普通本科生21571人,留學生1562人。
江南大學簡介: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厚重的文化積淀,源起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范學堂,歷經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等發展時期;1958年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整建制東遷無錫獨立建校,成立無錫輕工業學院;1962年無錫紡織工學院并入無錫輕工業學院;1995年更名為無錫輕工大學;2001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并組建江南大學;2003年東華大學無錫校區并入江南大學。
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建有完善的學生指導服務體系和“獎、貸、助、補、免、勤”幫扶機制,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5%以上,位列全國高校就業工作50強;學校入選“首批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獲批“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健康食品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獲評2018年度“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優秀單位”“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單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學校注重推動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教學改革,激勵學生參加學科競賽。2018年以來,累計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6金9銀12銅,“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3金1銀5銅,“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3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IGEM)6金2銀。學校涌現出一批江蘇省最美大學生,以及入圍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的90后創業典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