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考410分難嗎?在重慶高考410分什么概念?410分在重慶市能排多少名?以下為新高考網整理的歷年重慶高考物理類和歷史類410分在全市位次排名,一起來看看重慶高考410分以上有多少人,能上什么大學,以供2025屆考生填報志愿參考!
高考410分在重慶市算高嗎?能排第幾名?根據重慶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的一分一段檔次表可知:
歷史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37035-37278名,同分人數244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30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慶市45%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物理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103685-104056名,同分人數372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30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慶市21%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2024年重慶高考本科批為歷史類428分、物理類427分。若是歷史類考生,重慶市410分是低于本科批次線的;若是物理類考生,重慶市410分也是低于本科批次線的,所以只能在專科院校中進行選擇了,或者選擇復讀,來年再考出一個好成績!
歷史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33708-33995名,同分人數288人,超出本科批分數線3分(本科批407分),只超出了重慶市47%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物理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85034-85491名,同分人數458人,超出本科批分數線4分(本科批406分),只超出了重慶市13%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歷史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37483-37739名,同分人數257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30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慶市46%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物理類:全市排名位次區間為84525-84911名,同分人數387人,超出專科批分數線230分(專科批180分),只超出了重慶市7%的考生,屬于較差水平。
1、歷史類
2025年重慶歷史類41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7所):
市內: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4分),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最低410分)。
市外: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6分),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最低405分),江西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最低404分),新疆警察學院(最低406分),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最低406分)。
2、物理類
2025年重慶物理類41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9所):
市內: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最低401分),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4分),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4分),重慶航天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0分)。
市外: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5分),內江衛生與健康職業學院(最低400分),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0分),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最低403分),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最低406分)。
附:重慶高考410分院校推薦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2024年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最低錄取分數線歷史類388分(專科)、物理類405分(專科)。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業學堂。一百多年來,學校秉承“誠、毅、勤、樸”的校訓,堅持“育人為本,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涌現出經濟學家駱耕漠、愛國人士章乃器等著名校友,被譽為“浙商人才培養的搖籃”。現為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全國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高校、全國首批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實驗校、浙江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浙江省首批優質高職院校、浙江省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浙江省課堂教學創新校、浙江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重點支持高校。
學校現有經濟管理學院、電子商務學院、財會金融學院、應用工程學院、旅游烹飪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創業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浙江電子商務學院等12個二級學院,現設置32個專業。擁有電子商務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連鎖經營與管理、電子商務2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烹飪工藝與營養、大數據與會計、移動商務、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電子商務7個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骨干專業,擁有烹飪工藝與營養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烹飪工藝與營養、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2個省級重點專業,連鎖經營與管理、電子商務、大數據與會計、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環境藝術設計5個省級示范院校重點專業,電子商務、大數據與會計、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烹飪工藝與營養5個省級優勢專業,連鎖經營與管理、電子商務、應用電子技術、現代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視覺傳達設計、國際經濟與貿易、財富管理、環境藝術設計9個省級特色專業。擁有國家級教學成果獎7項,省級教學成果13項,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1個,國家級示范性職教集團1個、國家“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1個,國家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2個,國家精品課程6項,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1項,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教育部“1+X”證書制度試點項目34個,榮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二等獎1項,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44部,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20部,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21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1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3個,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7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學基地2個,浙江省首批“一帶一路‘絲路學院’”2個,浙江省海外中餐人才培養基地1個,浙江省國際學生國情教育名師工作室1個,省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省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暨職業體驗基地1個,浙江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建設工程項目1個,省級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4個,省級職業院校實習實訓基地立項1個,浙江省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1個。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2個。學校現擁有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與教學名師和團隊1項,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8個,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優秀職業教育工作者1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課程思政教學名師8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影響力提名人物1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優秀教師6人,省五一巾幗標兵1人,省級專業帶頭人27人,省151人才8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浙江省高校思政名師工作室1個,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1個,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聞人物1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1人,浙江省“最美教師”提名獎1人,浙江省“三育人”崗位建功先進個人2人、二等獎1人,浙江國有企業“五個一”人才工程2人,“浙江工匠”1人,“浙江青年工匠”1人,浙江“金藍領”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