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高考歷史類645分左右(643分、644分、645分、646分、64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陜西文科考生64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陜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陜西高考分數線,陜西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88分。陜西文科64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陜西歷史類64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清華大學(最低645分)、北京大學(最低643分)、復旦大學(最低637分)、上海交通大學(最低634分)、中國人民大學(最低630分)。
2025陜西歷史類64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清華大學 | 公辦 | 645 | 21 | 本一 |
2 | 北京大學 | 公辦 | 643 | 26 | 本一 |
3 | 復旦大學 | 公辦 | 637 | 49 | 本一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公辦 | 634 | 60 | 本一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30 | 87 | 本一 |
6 | 復旦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24 | 130 | 本一 |
7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23 | 142 | 本一 |
8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20 | 169 | 本一 |
9 | 浙江大學 | 公辦 | 620 | 167 | 本一 |
以上“2025年陜西高考歷史類64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陜西錄取線都在645分左右(共有11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北京大學簡介:
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是戊戌變法的產物,也是中華民族救亡圖存、興學圖強的結果,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現名。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的前身是創建于1912年10月26日的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1903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醫學實業館為這所國立西醫學校的誕生奠定了基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學校一度名為北平大學醫學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持的醫科大學。兩校合并進一步拓寬了北京大學的學科結構,為促進醫學與理科、工科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融合,改革創新醫學教育奠定了基礎。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目前,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2021年,學校20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比首輪增加3個入選學科。
近年來,復旦大學同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350多所大學和機構簽訂有合作協議,師生每年出國約8000人次,每年接受海外來訪人員約5000人次,每年舉辦國際會議約100場。
南京大學簡介: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南京大學目前擁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有40個院系,本科生14714人、碩士研究生18103人、博士研究生9430人、留學生1396人。現有“雙一流”建設學科16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三期項目立項學科1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3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不含一級學科覆蓋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23個,本科專業91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基地14個。有國家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1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1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1個,國家高端智庫建設培育單位1個,各類省部級科研平臺80余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