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540分左右(538分、539分、540分、541分、54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安徽歷史類考生54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安徽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安徽高考分數線,安徽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62分。安徽歷史類54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安徽歷史類54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10所):
省內:安慶師范大學(最低542分)、安徽建筑大學(最低540分)、安慶師范大學(最低539分)、淮北師范大學(最低536分)、合肥大學(最低534分)。
省外:浙江中醫藥大學(最低542分)、嘉興大學(最低541分)、貴州大學(最低540分)、中北大學(最低539分)、重慶師范大學(最低53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安徽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54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5263名到第15556名,共有294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安徽歷史類54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安慶師范大學 | 公辦 | 542 | 14894 | 本科 |
2 | 安徽建筑大學 | 公辦 | 540 | 15281 | 本科 |
3 | 安慶師范大學 | 公辦 | 539 | 15818 | 本科 |
4 | 淮北師范大學 | 公辦 | 536 | 16524 | 本科 |
5 | 合肥大學 | 公辦 | 534 | 17037 | 本科 |
2、2025安徽歷史類54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西南科技大學 | 公辦 | 542 | 14925 | 本科 |
2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公辦 | 542 | 14726 | 本科 |
3 | 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 | 中外/港澳 | 541 | 15137 | 本科 |
4 | 嘉興大學 | 公辦 | 541 | 15213 | 本科 |
5 | 寧波大學 | 公辦 | 540 | 15305 | 本科 |
6 | 貴州大學 | 公辦 | 540 | 15299 | 本科 |
7 | 江西理工大學 | 公辦 | 539 | 15754 | 本科 |
8 | 中北大學 | 公辦 | 539 | 15751 | 本科 |
9 | 東北財經大學 | 公辦 | 538 | 16057 | 本科 |
10 | 重慶師范大學 | 公辦 | 538 | 16052 | 本科 |
以上“2025年安徽高考歷史類54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安徽錄取線都在540分左右(共有235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嘉興大學簡介:
嘉興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省屬高等院校。學校前身之一的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辦學起源于1914年,此后百年間數易校址、幾更校名,曾先后隸屬于國家重工業部、冶金工業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被譽為中國有色行業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于2000年與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合并成立嘉興學院。其后,平湖師范學校、嘉興衛生學校、浙江會計學校和嘉興市糧食干部學校等四校相繼并入嘉興學院。2023年11月,教育部同意嘉興學院更名為嘉興大學。
學校辦學所在地——浙江省嘉興市,地處東南沿海、長三角中心腹地,區位優勢獨特,經濟發展活躍,是中國革命紅船起航地、江南文化發祥地、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的前沿陣地、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和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先行地,正加快打造長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努力在推進共同富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作示范。
寧波大學簡介: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0152名、碩士研究生11805名、博士研究生594名,在校學生中國際學生975名。現有教職工3198名(其中教學科研人員2152名);教學科研人員中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55名,博士學位人員占比82.2%。教師中有全職院士1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學校主校區位于寧波市高教園區北區,梅山校區位于北侖梅山島,總占地面積3189畝。另有科技學院慈溪校區,占地面積796畝。
學校將立德樹人放在首位,深入實施“五育并舉”教育綜合改革、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改革,現有國家“雙萬計劃”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9個,國家特色專業6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本科生深造率從2020年25.6%提高至2023年36.4%。創新創業教育特色鮮明,連續8年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原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高校先進集體獎”(全國僅2所);連續11年在全國“挑戰杯”系列競賽中蟬聯賽事“優勝杯”(全國僅5所)。學生就業率、畢業生一年后對母校滿意度、畢業生職業發展與人才培養質量位列省屬高校前列,2023年用人單位滿意度位列省屬高校第一。
貴州大學簡介:
貴州大學創建于1902年,歷經貴州大學堂、省立貴州大學、國立貴州農工學院、國立貴州大學等時期,1950年10月定名為貴州大學。1951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貴州大學”校名。1997年8月,與貴州農學院等院校合并。2004年8月,與貴州工業大學合并。歷經120余年的建設發展,先后成為國家“211工程”大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2021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做強貴州大學”,同年11月貴州省教育廳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強貴州大學的實施方案》,提出按照“中國特色、世界水平、貴州需求”的要求,把貴州大學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高水平大學;2023年,貴州省委、省政府決定“集中力量做強貴州大學”,引領和帶動貴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學校也是首批“全國黨建工作示范高校”、首屆“全國文明校園”和教育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與43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195所院校、科研機構簽訂合作協議,擁有國家級“111”引智基地2個;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院校,先后在岡比亞大學設立孔子學院、美國普萊斯比學院設立漢語教學中心,分別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泰國高校合辦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此外,學校在SEAMEO(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AUN(東盟大學聯盟)、EPU(歐亞太平洋學術協會)等國際組織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08年以來,學校連續16年主、承、協辦“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