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學要考多少分才能上?
2024年北京建筑大學最容易考上的是四川省(本科一批理科)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39分(分差0分);最難考上的是遼寧省(本科批物理類)考生,錄取最低分數線是563分(分差195分)。
2025年高考要考上北京建筑大學:
1、河南(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63分能上。
2、海南(本科批)考生預測591分能上。
3、黑龍江(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42分能上。
4、湖北(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574分能上。
5、貴州(本科批)考生預測物理類494分能上。
其它省份預測,詳見新高考網AI志愿填報助手。
究竟2025年需要考多少分能上北京建筑大學?今年好不好考?比去年難還是更容易,以下為2024年北京建筑大學多少分可以被錄取的最低分數線,可對比參考。
招生省份(批次) | 科目 | 最低分 | 省控線 | 分差 |
---|---|---|---|---|
北京(本科批) | 綜合類 | 504 | 434 | 70 |
陜西(本科一批) | 理科 | 537 | 475 | 62 |
國家專項計劃(理科) | 478 | 475 | 3 | |
甘肅(本科批C段)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28 | 370 | 158 |
物理類 | 538 | 370 | 168 | |
江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69 | 448 | 121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50 | 448 | 102 | |
云南(本科一批預科) | 理科 | 515 | 505 | 10 |
云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11 | 505 | 6 |
廣東(本科批) | 物理類 | 558 | 442 | 116 |
遼寧(本科批) | 物理類 | 563 | 368 | 195 |
安徽(本科批) | 物理類 | 576 | 465 | 111 |
新疆(本科一批) | 理科 | 423 | 390 | 33 |
新疆(國家及地方專項、南疆單列、對口援疆計劃本科一批次) | 國家及地方專項(理科) | 393 | 390 | 3 |
廣西(本科批) | 物理類 | 514 | 371 | 143 |
天津(本科批A段) | 綜合類 | 583 | 475 | 108 |
河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560 | 448 | 112 |
海南(本科批) | 綜合類 | 591 | 483 | 108 |
江蘇(本科批) | 物理類 | 549 | 462 | 87 |
寧夏(本科一批) | 理科 | 450 | 432 | 18 |
山西(本科一批B段) | 理科 | 520 | 506 | 14 |
四川(本科一批) | 理科 | 539 | 539 | 0 |
福建(本科批) | 物理類 | 572 | 449 | 123 |
重慶(本科批) | 物理類 | 520 | 427 | 93 |
重慶(本科提前批B段)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57 | - | - |
貴州(本科批) | 物理類 | 491 | 380 | 111 |
預科(物理類) | 515 | 380 | 135 | |
國家專項計劃(物理類) | 502 | 380 | 122 | |
湖北(本科批) | 物理類 | 574 | 437 | 137 |
湖南(本科批) | 物理類 | 554 | 422 | 132 |
內蒙古(本科一批) | 理科 | 490 | 471 | 19 |
河南(本科一批) | 理科 | 563 | 511 | 52 |
黑龍江(本科批) | 物理類 | 540 | 360 | 180 |
山東(普通類一段) | 綜合類 | 543 | 444 | 99 |
專業錄取分及位次排名詳見:http://www.guanggunyy8.com/zhiyuan/ |
學校有西城和大興兩個校區,擁有近千余畝美麗校園。西城校區占地167畝,大興校區占地96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49.02萬平方米。兩校區校園環境優美,建筑特色鮮明,學生不出校門就能領略到不同的建筑特色與魅力。學校圖書館紙質藏書119萬冊、在線閱覽的電子圖書190萬冊,大型開放的電子文獻數據庫63個,與住建部共建中國建筑圖書館,是全國建筑類圖書種類較為齊全的高校。學校現有10個學院和1個基礎教學單位,各類在校生1174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8249人,碩士研究生3326人,博士研究生171人。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學位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點12個。擁有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3個(建筑學、土木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第五輪學科評估中,龍頭學科優勢進一步提升,工科整體優勢進一步凸顯,70%位列 B 檔次。“工程學”、“環境/生態學”先后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現有35個本科專業,其中獲批國家級、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25 個,達到全部本科招生專業的70%。11個專業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或住建部專業評估,在全國建筑類高校中名列前茅。學校堅持質量立校,教育教學成果豐碩。2014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在近3屆北京市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一等獎15項。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4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2個北京市校內創新實踐基地、1個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連續七次榮獲北京高校紅色“1+1”示范活動評比一等獎,2個本科生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1個研究生黨支部入選全國“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學校“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百團行動計劃’”項目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并連續3次獲得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獎,連續3年榮獲“北京高校十佳班集體”。獲得全國優秀共青團員、2021年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全國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等榮譽稱號。近五年來,學生在“挑戰杯”、“互聯網+”等高水平學科競賽中獲得國際級獎項19項、國家級獎項800余項、省部級獎項近800項。學校現有教職工1196人,其中專任教師782人,高級職稱教師474人,教授169人,博士生導師78人。擁有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杰青1人,教育部人才項目特聘教授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3人,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4人,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人,教育部人才項目青年項目1人,國家級人才項目青年項目2人,北京學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中科院人才項目入選者2人,青年北京學者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1人。獲得梁思成建筑獎1項、世界人居獎1項,擁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北京市委組織部青年拔尖團隊、北京市教委高水平科研創新團隊、北京市教委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北京高校優秀本科育人團隊等各類省部級團隊30個。
學校堅持瞄準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成立服務首都功能定位領導小組,發布《服務首都功能定位行動方案》《服務北京建設人民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積極承接天安門城樓修繕、大興機場鋼結構關鍵技術研究、冬奧會開閉幕式專項技術攻關與冬奧文化創意設計等服務重大需求項目。助力首都深入推進城市更新,承擔金科新區建設等綜合整治與改造提升項目。積極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設,承擔海綿城市試點建設、歷史空間活化利用、道路交通規劃等項目。主動對接雄安新區建設規劃需求,完成韌性城市建設、空間布局優化、文化遺產保護等項目。舉辦北京國際城市設計大會,“小空間 大生活”——百姓身邊微空間改造項目獲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獎,設計下鄉服務項目獲教育部精準幫扶典型項目、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優秀案例。百余年來,學校遵循“立德樹人、開放創新”的辦學理念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秉承“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校訓和“愛國奉獻、堅毅篤行、誠信樸實、敢為人先”的北建大精神,為國家培養了9萬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參與了北京70多年來重大城市建設工程,成為國家和首都城市建設系統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現出了被稱為“當代魯班”的李瑞環,全國政協副主席鄭建邦、核工業基地建設的奠基人趙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在明、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袁炳麟、高士國、趙冬日、羅玲、包琦瑋、沈小克、楊伯鋼、劉桂生、胡越、張宇、馬海志,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中國建筑師馬巖松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學校畢業生全員就業率多年來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進入“全國高校就業50強”行列。入選“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典型案例”和“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學校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需求,不斷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成效。目前學校已初步構建“一帶一路”城市國際化創新中心和7個專題國際創新合作平臺,與47個國家和地區的115所院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務實推進了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研究。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建筑類大學國際聯盟已有來自28個國家的84所院校和企業校加入,成為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專業類大學國際聯盟。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招收國際學生等方式,培養中外學生近千人。舉辦的暑期學校規模持續擴大,已成為有一定知名度的國際教育品牌項目。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