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653分、654分、655分、656分、6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陜西理科考生65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陜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陜西高考分數線,陜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75分。陜西理科65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陜西物理類65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8所):
省內:西安交通大學(最低645分)、西北工業大學(最低633分)、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專項)(最低631分)。
省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專項)(最低656分)、東南大學(最低653分)、北京理工大學(最低658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卓越優才計劃)(最低652分)、同濟大學(中外合作)(最低651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陜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534名到第1603名,共有70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陜西物理類6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45 | 2413 | 本一 |
2 | 西北工業大學 | 公辦 | 633 | 3613 | 本一 |
3 | 西安交通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31 | 3961 | 本一 |
2、2025陜西物理類6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南京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56 | 1487 | 本一 |
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56 | 1500 | 本一 |
3 | 東南大學 | 公辦 | 653 | 1696 | 本一 |
4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家專項) | 公辦 | 658 | 1378 | 本一 |
5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658 | 1403 | 本一 |
6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卓越優才計劃) | 公辦 | 652 | 1764 | 本一 |
7 | 同濟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651 | 1875 | 本一 |
8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50 | 1954 | 本一 |
9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47 | 2147 | 本一 |
10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醫學類) | 公辦 | 646 | 2234 | 本一 |
以上“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6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陜西錄取線都在655分左右(共有32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位于創新求索、文化薈萃、包容并蓄的黃浦腹地,紅墻映日、梧桐環繞。其前身是由圣約翰大學醫學院(1896-1952)、震旦大學醫學院(1911-1952)、同德醫學院(1918-1952)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合并而成的上海第二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7年學校通過了“211工程”立項。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成立了新的由教育部、上海市政府重點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進入“985”高校行列。2010年11月,學院成為衛生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的第一批十個重點高校中的一員。
聚焦上海“四個中心”和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總體要求,對接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發展方向,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動成果轉化。持續推進腦科學、腫瘤等重大項目的布局和實施,培養儲備優秀醫學人才,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醫學院設立“雙百人”計劃,著力培養臨床研究型醫師和臨床專職科研隊伍,實施“博士后”激勵計劃,實施“高水平創新團隊”項目,實現臨床-臨床、基礎-臨床、醫學-理工學科協同創新。組建醫學院“臨床研究中心”,持續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提升臨床研究能力。醫學院系統共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74項,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5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9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獎2項。202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81項,連續十三年穩居全國第一。2022年發表SCIE論文4990篇,其中CNS(含子刊)論文數72篇、世界四大權威綜合醫學雜志論文數(/含子刊)18篇。2022年,醫學院系統共獲授權專利數987項。
北京理工大學簡介:
學校建筑總面積超300萬平方米。設有22個專業學院、7個書院以及前沿交叉科學研究院等8個新型教研機構,設有29個基層黨委、2個黨總支、1個直屬黨支部。
高水平科技成果持續涌現。學校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60億元以上,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前列。“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穩居國內前列,牽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7項,連續三年一等獎“不斷線”;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384項、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31項。在《科學》《自然》等國際頂級期刊連續發表高水平原創性成果;文科科研連年取得新突破;學校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能力跨越提升。6個典型案例亮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北理工模式”。
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的100年,是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100年;
同濟的100年,是與祖國科教事業心手相牽的100年;
相關推薦:
2022年內蒙古高考多少分能上中山大學?(附2017~2021年分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