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歷史類415分左右(413分、414分、415分、416分、41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文科考生41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文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11分。青海文科41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歷史類41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8所):
省內:青海師范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415分)、青海民族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411分)、青海職業技術大學(最低411分)。
省外:寧波工程學院(最低417分)、宜賓學院(最低416分)、云南民族大學(最低415分)、邯鄲學院(最低414分)、天津科技大學(最低41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文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41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4309名到第4379名,共有71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青海歷史類41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青海師范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15 | 4379 | 本一 |
2 | 青海民族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11 | 4659 | 本一 |
3 | 青海職業技術大學 | 公辦 | 411 | 4659 | 本一 |
2、2025青海歷史類41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三峽大學(民考漢預科) | 公辦 | 417 | 4250 | 本一 |
2 | 寧波工程學院 | 公辦 | 417 | 4250 | 本一 |
3 | 集美大學(民考漢預科) | 公辦 | 416 | 4308 | 本一 |
4 | 宜賓學院 | 公辦 | 416 | 4308 | 本一 |
5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公辦 | 415 | 4379 | 本一 |
6 | 云南民族大學 | 公辦 | 415 | 4379 | 本一 |
7 | 四川民族學院 | 公辦 | 414 | 4453 | 本一 |
8 | 邯鄲學院 | 公辦 | 414 | 4453 | 本一 |
9 | 海南大學 | 公辦 | 413 | 4518 | 本一 |
10 | 天津科技大學 | 公辦 | 413 | 4518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歷史類41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415分左右(共有162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青海民族大學簡介:
青海民族大學創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新中國第一所民族院校,是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1956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定名為青海民族學院。學校于1979年招收藏語言文學、民族史專業碩士研究生,198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是改革開放后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也是青海省最早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單位。2009年更名為青海民族大學。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民委簽訂協議共建青海民族大學。2018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和民族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校以來,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和民族地區發展,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共發展、與青海共命運,譜寫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氣壯山河的精彩華章。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有效匯聚了李文實、羋一之、胡安良、祁順來、毛繼祖、賈晞儒、吳啟勛、馬成俊、李軍喬、林鵬程等一批知名學者,極大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學校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學校現有1237名教職工,專任教師801名,其中正高級職稱165名、副高級職稱283名;專任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693名。擁有“雙聘院士”1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領軍人才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7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名,全國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獲得者2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全國模范教師1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計劃杰出人才1名、青海學者2名、全省“最美教師”1名、全省“最美高校輔導員”2名等。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簡介: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湖南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共建高校,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近年來,學校主持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4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項。“十三五”以來,獲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中國青年科技獎1項、湖南光召科技獎1項、湖南省科學技術團隊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9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其他省部級科研獎勵60余項。獲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共43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12項;承擔各類科研項目3800余項,年均到賬科研經費超1.3億,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優秀青年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06項;獲授權專利1500余件,其中,國際、國家發明專利851件;在SCI、EI、SSCI、CSSCI、CSCD及學校遴選的權威(重要)期刊發表論文310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20余部。學校主辦4種學術期刊。其中,《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林草科技領軍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核心庫來源刊,《經濟林研究》《家具與室內裝飾》為中文核心期刊和林草科技重點期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為全國高校社科優秀期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期刊。
天津科技大學簡介:
天津科技大學位于渤海之濱、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點建設高校,是以工為主、工理文農醫經管法藝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是天津雙城之“濱城”唯一一所擁有本碩博完整教育體系的大學。學校秉承“堅持拓展輕工特色,精心培育行業中堅,矢志服務國計民生”的辦學傳統,弘揚“尚德尚學尚行 愛國愛校愛人”的校訓精神,為國家培養了近20萬名畢業生,造就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學術名家和行業翹楚,贏得了公認的學術聲譽和社會影響。
建有省部共建食品營養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源纖維制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代謝控制發酵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平臺51個。建有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園,被認定為首批天津市大學科技園。與中國酒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和大型企業共建了一批高水平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專利工作成效突出,簽訂了一批千萬元以上的專利轉讓、實施許可合同,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建設單位、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榮獲國家科技獎勵7項、中國專利優秀獎5項,以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等重要獎項。積極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入選教育部第五屆省屬高校精準幫扶典型項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