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625分左右(623分、624分、625分、626分、62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甘肅物理類考生62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甘肅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甘肅高考分數線,甘肅物理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370分。甘肅物理類625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甘肅物理類62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天津醫科大學(最低627分)、北京郵電大學(最低626分)、首都醫科大學(最低624分)、大連醫科大學(最低623分)、華南理工大學(最低628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甘肅物理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2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2135名到第2212名,共有78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甘肅物理類62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27 | 2042 | 本科 |
2 | 天津醫科大學 | 公辦 | 627 | 2042 | 本科 |
3 | 北京郵電大學 | 公辦 | 626 | 2134 | 本科 |
4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24 | 2296 | 本科 |
5 | 首都醫科大學 | 公辦 | 624 | 2296 | 本科 |
6 | 大連醫科大學 | 公辦 | 623 | 2394 | 本科 |
7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628 | 1951 | 本科 |
8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公辦 | 628 | 1951 | 本科 |
9 | 華南理工大學 | 公辦 | 628 | 1951 | 本科 |
10 | 華南理工大學 | 公辦 | 628 | 1951 | 本科 |
以上“2025年甘肅高考物理類62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甘肅錄取線都在625分左右(共有84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歷來人才薈萃、名家云集。全國高等教育領域僅有的兩位“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教授和高銘暄教授均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學校有22人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47人入選新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共有132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50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36人入選國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956人,其中教授801人,副教授751人。
北京郵電大學簡介:
六十余載風雨砥礪,六十余載春華秋實。明光之北、薊門之南,古老的城墻,見證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鴻雁翱翔、銀杏巍巍,堅實的土地,承載了信息黃埔的傳奇。
——聚焦內外協同,開放辦學活力不斷激發。學校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200余所國(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知名企業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加入中泰高等教育聯盟并擔任常務理事單位,與亞太電信組織、國際電信聯盟等行業特色型國際組織開展深度合作。發揮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作用,開展全球勝任力線上實訓,積極主辦高層次國際會議,持續加強與世界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與斐濟南太平洋大學、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分別合作建設了孔子學院,獲評“全球示范孔子學院”、“先進孔子課堂”等榮譽稱號。與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聯合成立了“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北京郵電大學瑪麗女王海南學院”,為中外合作辦學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學校還積極與國家實驗室、行業頭部企業、地方省市政府等開展緊密合作,加強產學研協同攻關,積極服務雄安新區、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國家戰略規劃區域建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西安交通大學簡介: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抗戰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御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2000年至今,學校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基地與人才專項等重大項目數百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117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承擔國家級社科重大科研項目53項,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獎36項,與政府、企業等共建31個高端智庫,一大批研究成果被采納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