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455分左右(453分、454分、455分、456分、457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青海理科考生455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青海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青海高考分數線,青海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343分。青海理科455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青海物理類455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8所):
省內:青海大學(藏漢雙語授課)(最低451分)、青海師范大學(藏漢雙語授課)(最低450分)、青海民族大學(藏漢雙語授課)(最低435分)。
省外:湖南師范大學(最低457分)、武漢科技大學(最低456分)、廣西大學(最低455分)、太原理工大學(最低454分)、長安大學(民族預科班)(最低453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青海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455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4193名到第4262名,共有70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青海物理類4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青海大學(藏漢雙語授課) | 公辦 | 451 | 4543 | 本一 |
2 | 青海師范大學(藏漢雙語授課) | 公辦 | 450 | 4632 | 本一 |
3 | 青海民族大學(藏漢雙語授課) | 公辦 | 435 | 5771 | 本一 |
2、2025青海物理類455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7 | 4127 | 本一 |
2 | 湖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457 | 4127 | 本一 |
3 | 東北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6 | 4192 | 本一 |
4 | 武漢科技大學 | 公辦 | 456 | 4192 | 本一 |
5 | 哈爾濱工程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5 | 4262 | 本一 |
6 | 廣西大學 | 公辦 | 455 | 4262 | 本一 |
7 | 南京郵電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4 | 4325 | 本一 |
8 | 太原理工大學 | 公辦 | 454 | 4325 | 本一 |
9 | 武漢理工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3 | 4395 | 本一 |
10 | 長安大學(民族預科班) | 公辦 | 453 | 4395 | 本一 |
以上“2025年青海高考物理類455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青海錄取線都在455分左右(共有73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青海師范大學簡介:
簡史 青海師范大學坐落于西海鎖鑰、海藏咽喉的高原古城西寧,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師范專科學校,1958年升格為青海師范學院,1984年更名為青海師范大學。1997年后,青海教育學院、青海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青海省水利學校、青海省銀行學校陸續并入,共同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師范大學。
科研院(所) 學校設有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師范大學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兩彈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省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等3個研究機構,各學院設有青藏高原社會歷史研究中心、班禪研究院、青藏高原體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藏文信息研究中心等29個研究機構。
南京郵電大學簡介:
南京郵電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其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1958年經國務院批準改建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郵電學院;2005年4月,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原為郵電部和信息產業部直屬重點高校,2000年起實行中央與地方(現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郵政局與江蘇省)共建,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2022年再次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正式并入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秉承“信達天下 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踐行“厚德、弘毅、求是、篤行”的校訓,發揚“勤奮、求實、進取、創新”的校風。目前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以工學為主體,以電子信息為特色,理、工、經、管、文、教、藝、法等多學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調發展的高校。學校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現有仙林、三牌樓、鎖金村、江寧四個校區,25個教學機構,在浦口區設有辦學點,另外還在揚州舉辦了獨立學院——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
學校人才培養工作成績顯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成績。長期以來,學校堅持立德樹人,立足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近年來,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國家級一流課程33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教育部—英特爾精品課程1門,愛課程網中國大學MOOC課程86門;國家級精品(優秀)教材2部;教育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在校大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成績斐然,先后獲得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暨“優勝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瑞薩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SIAM獎;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最高榮譽“研究生創新實踐之星”、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研電之星”、中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數模之星”等國家級以上重要獎項。“十四五”以來,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獎勵3000余項。辦學81年來,學校為國家輸送了各類優秀人才27萬余名,很多成為國內外信息產業和人口健康領域的領軍人物、技術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華夏IT英才的搖籃”之譽。
太原理工大學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特色鮮明的世紀學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創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學堂西學專齋,為中國創辦最早的三所國立大學堂之一。1953年,學校獨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學院,直屬國家高教部;1962年劃歸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大學。1997年,太原工業大學與直屬于國家煤炭工業部的山西礦業學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組建太原理工大學,同年躋身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2017年,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120多年來,學校始終秉承“求實、創新”的校訓,彰顯“敢為人先、敢于競爭、勇于創新”的精神氣質,涌現出一批學術大師、行業翹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趙宗復、“中國石油之父”孫健初、中國“前寒武紀地質學開拓者和奠基人”王曰倫、圓弧齒輪專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領域的開拓者之一”謝克昌、“知識分子楷模”欒茀、“草原公仆”云布龍等,深刻詮釋著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報國”的崇高追求。
學校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協調發展,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9個門類,設有26個專業學院。現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等四個校區,占地面積222萬平方米,校舍總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學校在校學生44422名、國際學生374名、教職工3906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7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8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6名。學校入選全國“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和創新創業50強高校,獲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建設單位,榮膺首批“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相關推薦: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高考錄取分數線2021是多少(2022預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