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高考歷史類670分左右(668分、669分、670分、671分、67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河北歷史類考生67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河北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河北高考分數線,河北歷史類考生的本科批分數線為449分。河北歷史類670分已經達到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科批次院校!
2025年河北歷史類67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5所):
省外:北京大學醫學部(最低668分)、北京大學(最低673分)、上海交通大學(最低664分)、中國人民大學(最低660分)、南京大學(最低655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河北歷史類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7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34名到第40名,共有7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2025河北歷史類67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公辦 | 668 | 48 | 本科 |
2 | 北京大學 | 公辦 | 673 | 32 | 本科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公辦 | 664 | 74 | 本科 |
4 | 復旦大學 | 公辦 | 660 | 107 | 本科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公辦 | 660 | 107 | 本科 |
6 | 南京大學 | 公辦 | 655 | 167 | 本科 |
7 | 浙江大學 | 公辦 | 652 | 226 | 本科 |
8 | 北京師范大學 | 公辦 | 649 | 297 | 本科 |
9 | 武漢大學 | 公辦 | 647 | 369 | 本科 |
以上“2025年河北高考歷史類67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河北錄取線都在670分左右(共有9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復旦大學簡介:
復旦大學校名取自《尚書大傳》之“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始創于1905年,原名復旦公學,1917年定名為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目前,學校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2個學科門類;2021年,學校20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比首輪增加3個入選學科。
復旦大學擁有世界一流的辦學聲譽,全球聲譽位居世界前50,位于中國內地前列;在全國第五輪一級學科評估中建設成效顯著提升。文、社、理、工、醫五大學科門類均有較高國際聲譽,位居世界前100。學校共有20個學科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率先啟動建設全國首個“交叉學科”門類一級學科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13個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學校致力于以最佳狀態持續穩定奉獻文明進步,積極落實17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綜合影響力位居世界高校前列,并在SDG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和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等領域中獲得全球公認的突出性成就。在教育部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中,61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國人民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前身是1937年誕生于抗日戰爭烽火中的陜北公學,以及后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華北大學。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始終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高度重視。
中國人民大學歷來人才薈萃、名家云集。全國高等教育領域僅有的兩位“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衛興華教授和高銘暄教授均出自中國人民大學。學校有22人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47人入選新一屆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共有132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508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36人入選國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截至2024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956人,其中教授801人,副教授751人。
南京大學簡介: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南京大學及其前身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謀國家之強盛、求科教之進步,為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作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綜合性大學,南京大學在嶄新的歷史機遇中煥發出新的生機,首批入選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序列,首批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首批入選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始終處于中國大學的第一方陣,獲得了公認的社會影響和學術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