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660分左右(658分、659分、660分、661分、662分)是什么水平?有哪些院校可以報考?陜西理科考生660分能上的好大學都有哪些?
參考陜西省考試院發布的2024年陜西高考分數線,陜西理科考生的本一批分數線為475分。陜西理科660分已經達到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也就是說可以報考本一批次院校!
2025年陜西物理類660分左右可報考的好大學有(推薦6所):
省內:西安交通大學(最低645分)。
省外:北京理工大學(最低658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專項)(最低656分)、東南大學(最低653分)、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卓越優才計劃)(最低652分)、同濟大學(中外合作)(最低651分)。
根據快志愿平臺提供的數據,2024年陜西理科考生中,高考成績為660分的考生在全省的位次范圍是第1240名到第1298名,共有59名考生分數相同,下面一起來看看具體可以填報哪些大學!
1、2025陜西物理類66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內)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西安交通大學 | 公辦 | 645 | 2413 | 本一 |
2、2025陜西物理類660分左右預測能上的大學(省外)
排次 | 院校名稱 | 屬性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錄取批次 |
---|---|---|---|---|---|
1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國家專項) | 公辦 | 658 | 1378 | 本一 |
2 | 北京理工大學 | 公辦 | 658 | 1403 | 本一 |
3 | 南京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56 | 1487 | 本一 |
4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56 | 1500 | 本一 |
5 | 東南大學 | 公辦 | 653 | 1696 | 本一 |
6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卓越優才計劃) | 公辦 | 652 | 1764 | 本一 |
7 | 同濟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651 | 1875 | 本一 |
8 | 同濟大學 | 公辦 | 650 | 1954 | 本一 |
9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專項) | 公辦 | 647 | 2147 | 本一 |
1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外合作) | 公辦 | 647 | 2170 | 本一 |
以上“2025年陜西高考物理類660分左右能上哪些大學”只列出了部分院校,還有很多不錯的大學在陜西錄取線都在660分左右(共有24所院校),完整名單請前往新高考網志愿模擬填報平臺查詢,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位次和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大學及專業。
西安交通大學簡介:
十九世紀末,甲午戰敗,民族危難。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盛宣懷秉持“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創建了南洋公學,1921年定名為交通大學。學校堅持“求實學、務實業”辦學宗旨,強調“修一等品行、求一等學問、創一等事業、成一等人才”辦學目標。至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成為獨具“理工管”特色的著名大學。抗戰時期,學校移至租界,內遷重慶,堅持滬渝兩地辦學,為抵御外侮,不少學生投筆從戎,浴血沙場。解放前夕,師生積極投入民主革命和解放斗爭,學校被譽為“民主堡壘”。?
2006年,學校實行書院、學院“雙院制”培養模式,在全國率先探索“黨建引領、知行兼修、師生共處、因材施教”的“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服務,2019年獲批教育部“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首批試點高校。堅持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從1985年開始招收少年班學生;隨后開辦錢學森班、侯宗濂醫學試驗班、人工智能試驗班、儲能班;以錢學森學院為載體,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力學、基礎醫學入選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以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科學家素養的行業領軍人才為目標來建設和管理各類試驗班,把錢學森精神和智慧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
南京大學簡介:
南京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其前身是創建于1902年的三江師范學堂,此后歷經兩江師范學堂、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等歷史時期,于1950年更名為南京大學。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南京大學調整出工學、農學、師范等部分院系后與創辦于1888年的金陵大學文、理學院等合并,仍名南京大學。校址從四牌樓遷至鼓樓金大原址。
春風化雨、桃李芬芳。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南京大學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在各個歷史階段培養和造就了眾多中華英才,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建功立業、成就卓著。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大學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許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前,南京大學圍繞“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奮斗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堅持“價值塑造與能力提升融通、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融通、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通、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融通”的人才培養理念,全面實施“熔爐工程”,奮力打造新時代“三元四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肩負時代使命、具備全球視野、推動科技創新、引領社會發展的未來各行各業拔尖領軍人才和優秀創新創業人才。
同濟大學簡介:
同濟的100年,是與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共的100年;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合作,在對德為主的合作基礎上,發展為以對歐洲合作為中心,拓展北美、輻射亞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聯合國等12個國際化合作平臺學院,與200多所海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與大眾、西門子、拜耳和IBM等眾多跨國企業共建了研究中心。學校先后發起成立了“中國綠色大學聯盟”和“國際綠色校園聯盟”并擔任首屆主席,當選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學合作聯盟主席,是亞太地區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續校園杰出獎”的高校。
相關推薦: